[发明专利]舱口围端部肘板及船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9480.2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0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斌;吴小康;沈小兴;马晓宇;王冬;华康;胡伟成;王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4 | 分类号: | B63B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郭俊霞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舱口围 肘板 趾端 鹅头状 主体部 船舶 应力集中问题 应力集中 有效缓解 缓解 | ||
本发明涉及船舶的纵向舱口围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舱口围端部肘板及船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肘板的趾端应力集中的问题。包括主体部和头部;主体部的一端与舱口围连接,另一端与头部连接;头部为鹅头状,且鹅头状的头部的趾端朝向远离舱口围的方向。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缓解舱口围肘板趾端应力集中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的纵向舱口围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舱口围端部肘板及船舶。
背景技术
纵向舱口围常为货舱区纵向连续构件,参与总纵强度,因此舱口围两端的肘板需要合理设计,让舱口围上承受的总纵应力合理过渡,这里不仅要考虑疲劳问题,还要考虑减小局部的应力集中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纵向舱口围端部肘板多为的三角形的形式,而且尽可能的往船首、船尾方向延伸一定长度,以解决应力集中和疲劳问题,但这一做法的弊端是纵向舱口围的范围特别大,
另一种舱口围端部肘板是在上述的肘板上进行了改进,具体是在端部设置内凹的弧形缺口,使得应力集中得到有效释放、有效缓解疲劳问题,并且不会占用多余空间,增加加班的有效面积。
然而,改进后的舱口围端部肘板无法避免的一点是在肘板的趾端处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即趾端处的应力比周围其他地方要明显偏高。过高的趾端应力会引起结构的疲劳,造成结构的疲劳破坏。
因此,亟待开发出一种能够显著降低端部应力集中的舱口围端部肘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口围端部肘板及船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肘板的趾端应力集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肘板,安装于舱口围,包括头部和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舱口围的端部,所述头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并且,所述头部为鹅头状,且鹅头状的所述头部的趾端朝向远离所述舱口围的方向。
更进一步地,
所述头部包括沿远离所述舱口围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所述第一段的上表面为平面;
所述第二段的上表面为弧形凹面。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段的趾端具有倒角。
更进一步地,
所述肘板还包括鹅颈部,所述鹅颈部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头部之间,并且,所述鹅颈部的上表面为平面。
更进一步地,
所述鹅颈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段的上表面齐平。
更进一步地,
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三段;所述第三段的上表面为弧形凹面且沿远离所述舱口围的方向逐渐降低;所述弧形凹面的低端与所述鹅颈部连接。
更进一步地,
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第四段;所述第四段连接在所述舱口围和所述第三段之间,具有C形缺口;所述C形缺口的低端与所述第三段连接;所述第四段背离所述第三段的一侧与所述舱口围连接。
更进一步地,
所述主体部、所述鹅颈部和所述头部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地,
所述主体部、鹅颈部和所述头部的厚度依次减小。
一种船舶,包括上述的肘板。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9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毂磁悬浮自行车传动制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轴系对中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