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重机的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1879.6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8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笑;徐艳翠;赵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20 | 分类号: | B66C13/20;B66C23/8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俞翠华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动作 中位 回转动作 回转系统 液压系统 起重机 卸荷 主泵 主工作系统 快速动作 敏感系统 泵负载 不动作 多路阀 回转泵 卸荷阀 压差阀 供油 合流 减小 慢速 上车 支腿 回转 | ||
1.一种起重机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泵和支腿回转泵;
所述主泵的出油口分别连接到溢流阀、中位卸荷阀、第一定压差阀、上车多路阀的主工作联的进油口,所述溢流阀、中位卸荷阀、第一定压差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油箱相连;
同时,所述主泵的出油口还通过顺次相连的分流开关阀、第一单向阀、第三定压差阀、回转开关阀与回转系统中的回转缓冲阀相连;
所述上车多路阀的主工作联的先导端与中位卸荷阀的先导端相连,同时还通过第一电磁阀与合流卸荷选择阀的先导端相连;所述上车多路阀的主工作联的LS压力信号作用到第一定压差阀,同时还经过反馈压力选择阀选择作用到第二定压差阀;
所述支腿回转泵的出口通过合流控制阀和第二单向阀与主泵出油口相连,还通过顺次相连的下车多路阀、第三单向阀、第三定压差阀、回转开关阀与回转系统中的回转缓冲阀相连;所述支腿先导压力经过第二梭阀选择作用到合流控制阀的先导端;所述下车多路阀还分别与第二定压差阀和合流卸荷选择阀相连;所述合流卸荷选择阀上还连接有回转卸荷选择阀;
所述回转系统中的回转缓冲阀的回转负载压力通过反馈压力选择阀选择作用到第二定压差阀和第三定压差阀;所述回转缓冲阀的回转先导压力信号经过第一梭阀选择作用到反馈压力选择阀的先导端,同时还经过第二梭阀作用到合流控制阀;经过第一梭阀选择作用的回转先导压力还经过第二电磁阀作用到回转卸荷选择阀的先导端;所述下车多路阀的先导压力信号经第二梭阀选择作用到合流控制阀的先导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位卸荷阀常态位为开,其先导端口处设有第一进油阻尼和第一旁通阻尼,上车多路阀的主工作联输出的先导压力经过第一进油阻尼、第一旁通阻尼作用到中位卸荷阀,使中位卸荷阀平稳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压差阀、第二定压差阀、第三定压差阀、合流卸荷选择阀、第一溢流阀的弹簧设定值均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上车多路阀的主工作联进行中、大负载微控或慢操控动作时,在第一定压差阀入口建立较大压力,且多余流量从第一定压差阀卸荷,若回转先导作用,在回转缓冲阀阀口未开启之前,回转缓冲阀先导压力使回转开关阀打开,回转缓冲阀先导压力同时经过第一梭阀作用到合流控制阀,使其关闭,部分中高压液压油经过分流开关阀、第一单向阀、第三定压差阀后作用到回转系统,进行回转动作,且回转动作速度与回转手柄先导压力相对应,此时支腿回转泵处于卸荷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压差阀上设有第二进油阻尼;所述合流控制阀先导端设有第四进油阻尼和第三旁通阻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回转系统不作用时,支腿回转泵的液压油直接经过下车多路阀、合流卸荷选择阀、回转卸荷选择阀卸荷;
当回转先导动作时,且需要支腿回转泵独立向回转系统供油,则第二电磁阀得电,利用第一梭阀使回转先导压力作用到合流控制阀、回转卸荷选择阀、分流开关阀,使支腿回转泵可独立向回转系统供油,所述分流开关阀先导端连接第三进油阻尼及第二旁通阻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上车需要快速动作或进行复合动作且回转不需动作时,第一电磁阀得电,则上车多路阀的主工作联先导压力使合流卸荷选择阀关闭,支腿回转泵停止卸荷,经过合流控制阀和第二单向阀与主泵一同向上车多路阀的主工作联液压回路合流,反馈压力选择阀把LS压力信号作用到第二定压差阀上,使支腿回转泵能够进行合流,而不直接卸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进行支腿控制时,下车多路阀先导压力使合流控制阀关闭,支腿回转泵的液压油完全通往下车多路阀进行支腿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18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