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开窗区耐久性能仿真测试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0009.5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0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婧;王璐;董智慧;王富军;管晓宁;邹婷;王韶霞;张福虎;卢俊;张景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6 | 分类号: | G01N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吴小丽 |
地址: | 20005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位 开窗 用覆膜 支架 耐久 性能 仿真 测试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开窗区耐久性能仿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仿真动脉血管耐久性测试组件与织物强伸度仪组成;
所述仿真动脉血管耐久性测试组件包括仿真主动脉(1),仿真主动脉(1)的中段附有仿真分支动脉(2),仿真主动脉(1)的顶部和底部一侧分别设有上端接口和下端接口;上端接口和下端接口分别与两根弹性软管(6)的一端连接,两根弹性软管(6)的另一端与用于提供脉动压的体外模拟装置(5)相连,形成由上端进、下端出的稳定的循环脉动;
测试时,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设于仿真主动脉(1)中,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的开窗区与仿真分支动脉(2)的管腔口对齐;仿真分支动脉(2)中装载分支动脉覆膜支架或裸支架;上连接件(3)上端连接所述织物强伸度仪,上连接件(3)下端与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的近端相连接;下连接件(4)的上端与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的远端相连接,下连接件(4)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织物强伸度仪的底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开窗区耐久性能仿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主动脉(1)通过3D打印基于人体主动脉解剖形态一体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开窗区耐久性能仿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主动脉(1)的直径为14-24mm,所述仿真主动脉(1)的长度为70-15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开窗区耐久性能仿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分支动脉(2)内侧与仿真主动脉(1)下部的夹角范围为60°-120°;所述仿真分支动脉(2)的数量为1-4个;所述仿真分支动脉(2)的长度为30-60mm;所述仿真分支动脉(2)的管腔口直径为4-8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开窗区耐久性能仿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件(4)通过螺纹与仿真主动脉(1)下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开窗区耐久性能仿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的直径及长度均与所述仿真主动脉(1)相同,所述分支动脉覆膜支架、裸支架的直径及长度均与所述仿真分支动脉(2)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开窗区耐久性能仿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模拟装置(5)由压力监测器、限流器、储液箱及电子蠕动泵依次连接组成,所述两根弹性软管(6)的一端分别与压力监测器、电子蠕动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东华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000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