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灵敏荧光各向异性响应的免疫球蛋白E的荧光染料标记核酸适配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2201.8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8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强;白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5/115 | 分类号: | C12N15/115;G01N33/68;G01N3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灵敏 荧光 各向异性 响应 免疫球蛋白 染料 标记 核酸 适配体 | ||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灵敏荧光各向异性(荧光偏振)响应的免疫球蛋白E的荧光染料标记核酸适配体。本发明的核酸适配体可以与免疫球蛋白E(IgE)特异性结合,产生显著的荧光各向异性(荧光偏振)信号变化。本发明将荧光染料荧光素或四甲基罗丹明修饰到IgE的核酸适配体的特定核苷酸的碱基位点上,所得到的荧光染料标记适配体保持较高的亲和力,同时能对IgE产生灵敏的信号响应。采用这些荧光染料标记的核酸适配体可以灵敏快速检测IgE。荧光各向异性(荧光偏振)检测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具有灵敏荧光各向异性(荧光偏振)响应的免疫球蛋白E的荧光染料标记核酸适配体。
背景技术
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是和多种疾病如过敏、特异性皮炎、哮喘等相关的重要的免疫抗体,可作为一些疾病诊断的标志物。灵敏检测免疫球蛋白E对于检测IgE的水平变化,疾病诊断和治疗,药物筛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核酸适配体是从寡聚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得到的可以与目标分子高特异高亲和力结合的单链核酸分子。它的筛选无需动物,序列已知后可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合成制备,制备成本低,纯度高,稳定性好,可在核酸序列上引入多种官能团用于标记或固定化。很容易将荧光染料分子标记到核酸适配体的特定位点上。核酸适配体在分析检测、生物传感、疾病治疗等领域都显示出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IgE的核酸适配体已经被筛选得到,一种DNA适配体的序列如下:5'-GGGGCACGTTTATCCGTCCCTCCTAGTGGCGTGCCCC-3',将其简称为IgE37。它可特异性地与IgE结合,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利用IgE的适配体可以发展检测IgE的分析方法,如亲和毛细管电泳法、电化学传感法、石英晶体微天平法等。
荧光偏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或荧光各向异性(fluorescenceanisotropy)分析采用偏振的激发光来激发荧光分子,测定偏振发射荧光在垂直方向的荧光强度和水平方向的荧光强度,然后根据相应的公式计算出荧光偏振值(p)或荧光各向异性值(r)。荧光偏振值或荧光各向异性值往往反映了荧光分子在特定荧光寿命时间内转动的快慢,转动快的荧光分子其荧光偏振值(荧光各向异性值)低,而转动慢的荧光分子往往给出较高的荧光偏振(荧光各向异性)值。分子的转动快慢与分子的体积,溶液的粘度和温度等相关。当一个荧光标记的小分子配体和大分子结合后,往往会产生升高的荧光偏振(荧光各向异性)值。荧光偏振分析/荧光各向异性分析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临床药物检测、药物筛选、配体筛查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荧光偏振/荧光各向异性分析具有重现性好、灵敏、操作简单、易于高通量分析等特点。荧光染料标记的适配体与蛋白质结合后,通常会引起荧光偏振(荧光各向异性)的变化。然而,一些常用的荧光染料(如荧光素、四甲基罗丹明等)标记在适配体的末端时,荧光染料具有很大的局部运动。当末端标记了荧光素或四甲基罗丹明等的适配体与蛋白质结合时,引起的荧光偏振(荧光各向异性)的变化有时并不显著,影响了荧光偏振(荧光各向异性)分析的灵敏度,甚至会导致没有明显的信号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检测人免疫球蛋白E并具有灵敏荧光信号响应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核酸适配体。
本发明提供的可用于检测人免疫球蛋白E并具有灵敏荧光信号响应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核酸适配体为将人免疫球蛋白E的核酸适配体的特定碱基进行荧光标记得到的适配体;
所述特定碱基为所述人免疫球蛋白E的核酸适配体的核苷酸序列中的碱基T、碱基C或碱基A。
上述核酸适配体中,所述人免疫球蛋白E的核酸适配体为核酸适配体IgE37;
所述核酸适配体IgE37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22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