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并筋成排连接用全灌浆套筒及三并筋成排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5736.0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9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望喜;王雄;张瑾熠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18 | 分类号: | E04C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筋成排 连接 灌浆 套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预制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并筋成排连接用全灌浆套筒及三并筋成排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为减轻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等土木工程领域大跨度、重荷载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自重,在设计时往往需要尽量控制梁、板、柱等构件的截面尺寸,会出现截面上钢筋根数太多太密集的情况,可能导致混凝土构件施工变得复杂和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在实际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土木工程师们给出了“并筋”的钢筋配置方式来解决受力过大部位钢筋根数过多和过于密集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问题,世界主流规范也均有关于“并筋”的章节或条文。
并筋是指将2、3或多根受力钢筋绑扎起来,以钢筋束的形式布筋,其中使用较多的是两根钢筋并筋(简称:双并筋)和三根钢筋并筋(简称:三双并筋),三双并筋可以成束(即按“品”字形布置)或成排布置,如图1所示。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中预制生产所需的结构维护构件、建筑部件、设备体系等,运输到施工现场后进行拼接安装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需要,可以实现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饰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在质量控制、节能环保、施工工期及管理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按照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分,装配式建筑可分为木结构、钢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是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承载力、使用寿命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且具有施工周期短、节能环保等优点,更加适合于国情,在中国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钢筋的连接可以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其中搭接是较普遍采用的方式。当混凝土梁中的三并筋成排采用绑扎的搭接连接时,每根单根应错开并逐次搭接,三并筋成排的搭接长度应对单位钢筋分别计算和控制。当采用机械连接时,套筒的横向最小净间距应进行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受到施工条件和装配工艺的限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构件的使用导致预制构件间钢筋的连接催生了很多新的方式,如:灌浆套筒连接、挤压套筒连接、浆锚搭接等。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主要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构件的钢筋连接或钢筋笼的整体对接(图2),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性能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83年,其被美国混凝土协会在报告中作为钢筋连接主要技术列入之后,国际上众多学者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相关成果被包括我国规范在内的各主流规范采用。
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中因钢筋根数较多而引入三并筋成排的配筋方式时,两预制构件间三并筋成排之间的连接成为工程界一个新的问题,传统装配式构件钢筋的连接连接方式针对的是单根钢筋,传统的现浇混凝土中三并筋成排的搭接连接方式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使用并不方便,甚至无法实现。焊接的连接方式虽然可以,但在高空、现场等不利环境下要保证双筋的焊接质量存在诸多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连接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三并筋成排连接用的全灌浆套筒,其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安全经济,能简便、高效完成三并筋成排连接过程且连接性能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57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