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人机械手骨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4710.0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2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蔡宇;段胜青;郭兆阳;魏晓晨;杨尚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6 | 分类号: | B25J9/06;B25J1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机 骨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仿人机械手骨架。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仿生机械手采用集成于假手之中的微型电机来驱动,通过连杆,齿轮,腱绳等机械结构来实现各手指的运动,例如利用连杆驱动的Southampton Remedi-Hand、利用3D打印的Flexy-hand 假手,以及三只碳纤维TRhand。
大多数机械手使用高度集成的电机来驱动,其大多以刚性结构或柔性绳索远距离传动为主。然而它们在引入机械结构简化人手的同时,丢失了许多显著的生物力学特征,从而造成了其抓握动作不协调、手指运动轨迹与人手差距较大、外形上与自然手相差较大、自由度单一,自适应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仿人机械手骨架,更加贴近自然手,动作自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仿人机械手骨架,包括:指节组件、掌差动铰链(3)、舵机(7),指节组件上开设线槽(1),牵动线一端固定于指节组件的末端,穿过线槽(1)贯穿指节组件连接舵机(7),指节组件包括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拇指、食指、中指安装的第一安装座(9) 上,无名指和小拇指安装在第二安装座(4)上,第一安装座(9)和第二安装座(4)通过掌差动铰链(3)铰接。数据手套采集用户手势,将所述数据手套的动作信息传输至舵机(7),舵机(7)根据所述动作信息收紧或者释放牵引线,从而控制所述指节组件动作。舵机(7) 拉动牵动线,不仅拉动指节组件的指骨做握紧动作,指节组件的掌骨也会产生向中心靠拢的动作,从而实现仿人机械手的握紧动作,舵机 (7)释放牵动线,指节组件恢复伸展的初始状态。
进一步的,指节组件包括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拇指包括两个指骨和一个掌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均包括三个指骨和一个掌骨,各个关节处使用铰链连接,完全模仿了人手的骨骼结构。
进一步的,拇指的指骨和掌骨连接关节处,设置固定点,牵动线一端固定于固定点,贯穿线槽(1)连接舵机(7),拇指的初始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张开,拉伸连接固定点的牵动线,拇指在水平方向上向靠近食指的方向位移,实现拇指的平动。
进一步的,指节组件中的每个手指均由一条牵动线贯穿,每条牵动线连接一个舵机(7),分别控制每个手指的屈伸。
进一步的,指节组件上安装了类腱元装置(8)。
进一步的,类腱元装置(8)安装在指节组件的手指内侧面。
进一步的,类腱元装置(8)在与手指组件的关节处对应的地方设置圆形通孔,关节卡在圆形通孔中,因此能够防止类腱元装置(8) 在拉伸时挤压出褶皱,并使类腱元装置(8)产生的弹性力矩高效的作用在指节组件上。
进一步的,动作信息包括:关节点参数、运动姿态参数、运动速度。
进一步的,指节组件的指尖处安装压力传感器,检测仿人机械手骨架的握力大小,从而通过舵机对握力大小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铰链和牵引线结合的方式连接和牵引机械手的各个骨节,使得机械手的动作更加自然;机械手的手指内侧附加了类腱元装置,具有弹性,模仿了手的肌腱元,使得手部动作更加的流畅,并且在抓握动作中具有更好的自适应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类腱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类腱元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类腱元装置安装在手指组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线槽、2-集成线槽、3-掌差动铰接、4-第二安装座、5- 手掌支架、6-舵机支架、7-舵机、8-类腱元装置、9-第一安装座、71- 通孔、72-线槽、73-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仿人机械手骨架,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4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