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电加解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5245.2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7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田小涛;丁习坤;马永跃;林海岩;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B23P19/06;B60S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陵峰;李建新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电加 解锁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电加解锁控制方法、系统、控制器及存储介质。该换电加解锁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0,基于存储的各个紧固件的紧固件状态结论来设置各个紧固件的预设加解锁参数和/或更换该紧固件;步骤S200,基于各个紧固件的预设加解锁参数来执行换电加锁操作与换电解锁操作;以及执行更换电池操作;以及步骤S300,监测并存储各个紧固件的实时加解锁操作参数,通过各个紧固件的实时加解锁操作参数与加解锁参数标准对比,处理得到各个紧固件的紧固件状态结论;所述紧固件状态结论包括各个紧固件的紧固件使用状态及适应性加解锁参数。根据本发明的换电加解锁控制方法、系统、控制器及存储介质。通过对加解锁过程中的加解锁操作参数进行采集,并在下次加解锁过程之前分析这些参数来获取对应的紧固件使用状态,并基于该紧固件使用状态来调整加解锁过程的控制变量,实现了该过程的闭环控制,并获得更为适合与可靠的加解锁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装卸领域,更具体而言,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车用电池更换过程中的换电加解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所带来的供应压力以及尾气污染,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进入了迟滞期。针对于此,出于对绿色能源前景的看好,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在近几年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目前,在电动汽车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当前电池技术的限制,电池容量不足及充电时间较长是现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为解决此类技术技术问题,一方面,加大了对电池技术自身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也解答了对电池周边技术的开发。例如,电池更换即为一种极速、方便、安全的办法。
在电池更换的技术发展方向中,考虑到使动力电池与驾乘人员隔开更具有安全性和空间充足性,因此底盘式电池安装及更换技术成为了换电设置的主流。其中,为保证底盘电池的安装紧固性和安全性,常规采用的安装方式为螺纹旋转拧紧结构,并具有多个拧紧点。
目前,对于螺栓拧紧拧松的实现多数通过扭矩扳手和伺服电机加减速机的机构来进行。但对于拧紧拧松的扭矩反馈和记录存在缺失,同时对于单个螺栓的寿命和状态缺乏数据追溯;因而无法实现控制闭环。此外,扭矩反馈不准确,存在旋拧不当的情形;再者,对螺栓状态缺乏追踪,后续维护存在判断不准的现象;且无法避免螺栓漏拧、误拧、拧歪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换电过程中获取的紧固件状态结论来回馈换电加解锁控制的换电加解锁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另一种能够利用换电过程中获取的紧固件状态结论来回馈换电加解锁控制的换电加解锁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换电过程中获取的紧固件状态结论来回馈换电加解锁控制的换电加解锁控制系统。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电加解锁控制方法,其包括:步骤S100,基于存储的各个紧固件的紧固件状态结论来设置各个紧固件的预设加解锁参数和/或更换该紧固件;步骤S200,基于各个紧固件的预设加解锁参数来执行换电加锁操作与换电解锁操作;以及执行更换电池操作;以及步骤S300,监测并存储各个紧固件的实时加解锁操作参数,通过各个紧固件的实时加解锁操作参数与加解锁参数标准对比,处理得到各个紧固件的紧固件状态结论;所述紧固件状态结论包括各个紧固件的紧固件使用状态及适应性加解锁参数。
可选地,所述步骤S100包括: 步骤S110,若未存储紧固件状态结论,则将预设加解锁参数设置成加解锁参数标准;步骤S120,若存储的紧固件状态结论显示所述紧固件使用状态正常,则基于所述适应性加解锁参数来设置预设加解锁参数;以及步骤S130,若存储的紧固件状态结论显示所述紧固件使用状态异常,则在完成换电解锁操作后更换紧固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未经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52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气味聚烯烃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接线盒浮动定位专用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