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含桑黄黄酮的燕麦桑黄谷菌粉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9961.8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6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宋婷婷;蔡为明;俞商婷;张作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7/104 | 分类号: | A23L7/104;A61K36/899;A61K36/07;A61P39/06;A23L3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含 黄酮 燕麦 桑黄谷菌粉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活性物质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富含桑黄黄酮的燕麦桑黄谷菌粉的生产方法,本发明通过培养桑黄液体发酵菌种、培养燕麦固体桑黄菌质、制备燕麦桑黄谷菌粉的过程,获得了燕麦桑黄谷菌粉,燕麦桑黄谷菌粉经过浸提后测定桑黄总黄酮含量,证明了其富含大量黄酮类物质,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常温谷物固体发酵的方法,发酵获得大量的黄酮类物质,经理化实验分析获得的黄酮类物质具有强的抗氧化活性,同时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不依赖于子实体的发生、推广性强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高等真菌大规模发酵及活性物质生产,该方法可以在常温条件下短时间快速获得大量黄酮有效成分,可在未来医学领域应用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物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含桑黄黄酮的燕麦桑黄谷菌粉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桑黄是一种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广泛流行的一种稀有的重要的药用多孔真菌。桑黄在分类中隶属于担子菌的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的层孔菌属。有关于桑黄的药用价值的记载最早出现在2000年以前最古老的一本中国药典——《神农本草经》,书中称其为“桑耳”,取桑树的耳朵的意义。公元七世纪的唐早期的一些对草药的记载中,已经明确了桑黄的药用价值,但是其高效的抗肿瘤的活性直到近几十年才被人们认识和证实。其中黄酮类物质是桑黄醇溶性提取物中的重要成分,它是一类多酚类物质也是活性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桑黄黄酮被证实可以促进细胞的分化、抗氧化、抗肿瘤、抗诱变和免疫保护的功效。
由于层孔菌属的类群中大多数具有相似的伞形子实体结构,同时多数缺乏对其采集地信息的收集,所以桑黄菌种I. baumii-I. linteus作为一类种群包括了裂蹄木层孔菌、火木层孔菌和暴麻子等多种层孔菌属的真菌,这些真菌很长一段时间在亚洲都被错误的认为是桑黄的双命名系统,并有大量研究针对I. baumii-I. linteus这一类群进行功效成分分析。2010年,Wu et al.和Xie et al. (20等人结合了形态学特征的鉴定和nrDNAITS 序列的测定分析,将I. baumii-I. linteus群类中的菌株均被分为11个分支,将原有的I. baumii-I. linteus这一种群(原指桑黄)分为了8个层孔菌属,其中桑黄(I.sanghuang)被定义为一个新的种,它代表了真正生长在桑树上的桑黄菌种。
目前,生物类黄酮主要是通过从药用植物中提取,由于植物资源的栽培条件和培养成本高,制约着生物类黄酮广泛应用。桑黄菌种I. baumii-I. linteus是大型真菌中少数含有黄酮类的药用真菌。桑黄黄酮可以从桑黄子实体分离获得,也可以通过菌丝体深层发酵法生产。野生桑黄的生长周期相当长,要长成适合药用的大小,需要 20 至 30 年且功效成分稳定性差。人工栽培桑黄目前无法形成子实体。目前商业上所进行的人工栽培的桑黄实际上是生长在丁香树上的暴麻子或生长在杨树上的杨黄这两个近似种,而并非桑树上的纯正桑黄菌种,经过多年尝试目前仍不能获得人工栽培的正宗桑黄菌子实体,这可能主要与桑黄菌株专性寄生的特性有关。由于发酵成本低、黄酮纯度高,深层发酵法正逐步取代组织提取法。目前对菌丝体发酵法生产桑黄黄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培养基优化,反应器设计优化以及发酵参数优化等。对于桑黄发酵而言,培养方式对黄酮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浙江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桑树栽培地区之一,对应的桑黄的野生资源比较丰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9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肾炎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预防中风保健品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