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环保大分子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1051.X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3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鹏;张建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慧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12/08;C08F218/08;C08F2/30;C08F2/26;C08F4/40;C08L27/06;C08L33/10 |
代理公司: | 宁波象山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70 | 代理人: | 顾赛喜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环保 大分子 增塑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安全、环保大分子增塑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PVC塑料是四大通用材料之一,然而,因其自身分子结构特点,促使其加工温度较高,另一方面PVC制品的刚性虽然较高但是相对来说其柔韧性较差,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脆等问题,因此在加工程中,需要添加一定量的增塑剂,改善其塑化温度和柔韧性。然而,人们在使用增塑剂时大多数使用的的都是DOP类的小分子物质来进行增塑,在使用这类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中,我们是把它直接加入PVC制品料中进行制备产品的,但是PVC是大分子类的物质,而DOP类增塑剂只是小分子物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这些小分子物质就会析出,从而促使PVC制品的力学性能下降和使用寿命变短,另一方面,析出的小分子具有一定的毒性,会对环境和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可以说这类增塑剂是既不安全也不保护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环保大分子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其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的增塑剂可完全替代现如今使用的DOP类小分子增塑剂,避免了这类小分子原料的析出,使得产品的使用符合安全环保的要求。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环保大分子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S100预乳化剂的制备,将反应釜温度控制在20~30℃,机械搅拌转速控制在200~300rpm,将相应质量比的水、醋酸乙烯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乳化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氧化剂以及缓冲溶液,加入反应釜中搅拌20分钟,再将机械搅拌转速升高至500rpm,搅拌5分钟,制得预乳化剂;
S200将反应釜温度控制在60~70℃,机械搅拌器转速控制在200~300rpm,将质量份数为50~100份的预乳化剂、2~5份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3份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入反应釜中进行反应1.5~3小时;
S300当乳液变蓝时取出,将反应温度升高至70~80℃,机械搅拌转速控制在200rpm~300rpm,在3小时内,在一支滴定管中将中质量份数为50~100份的预乳化剂以1秒/滴的速度进行滴加,另一只滴定管中加入11~22份的还原混合液以10秒/滴的速度进行滴加,当滴加完全后,再将反应温度升高至80~85℃;
S400将相应质量比的醋酸乙烯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氧化剂、水的混合溶液100~200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2~3小时,保温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得到的液体进行喷雾干燥,然后再进一步将物料进行干燥,干燥后得到的粉末为安全、环保大分子增塑剂。
优选地,步骤S100中的水、醋酸乙烯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乳化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氧化剂以及缓冲溶液的相应质量比为200~300:100~150:200~250:300~400:5~10:1~3:2~5:1~2:0.5~1。
优选地,步骤S400中的醋酸乙烯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氧化剂以及水的相应质量比为50~100:100~200:150~200:60~100:100~200。
优选地,步骤S300中的还原混合液为1~2份的还原剂和10~20份的水形成的混合液。
优选地,所述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山梨坦、氨基酸型卵磷脂、季铵化物、聚山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硬脂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甜菜碱型、脂肪酸山梨坦、氨基酸型、卵磷脂、季铵化物、聚山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氧化剂选自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钾、硫代硫酸胺、高锰酸钾、次氯酸、次氯酸钠、高锰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硬脂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甜菜碱型、脂肪酸山梨坦、氨基酸型、卵磷脂、季铵化物、聚山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的缓冲剂选自氨水、碳酸盐(碳酸钠、碳酸钾)、有机胺类化合物(丁基乙醇胺、丁基二乙醇胺、2-氨基-2-甲基-1-丙醇、氨丙基甲基乙醇胺、二甲基乙醇胺、2-氨基-2乙基-1,3-丙二醇)、氢氧化钠稀溶液、氢氧化钾稀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还原剂选自半胱氨酸、亚硫酸钠、间苯二胺、三乙醇胺、N-N-二乙基对甲苯胺、四甲基硫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慧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慧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10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