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储油式启动润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3511.0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9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朱昌吉;贾江峰;朱延鑫;刘宇;曲大伟;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M5/02 | 分类号: | F01M5/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杜森垚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储油 启动 润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储油式启动润滑装置,包括主油道、特制油缸、连接主油道和特制油缸的油缸进油管和油缸出油管、进油管上的高压单向阀、出油管上的低压单向阀、两位三通电磁阀、断电延时继电器、刹车制动储气筒、车内的启动点火开关,本发明能够在发动机启动点火后的短暂时间内利用刹车制动储气筒储存的高压气体将发动机正常运转时存储在特制油缸内的机油推送到发动机的主油道内,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的将机油送达发动机各运转机构,减少了各运转机构摩擦表面处于干摩擦和半摩擦状态的时间,减少发动机的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启动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是使发动机的运动部件的摩擦表面能得到良好的润滑,以减少发动机的摩擦功损失及运动部件的磨损。同时带走部件表面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及磨屑。通常情况下,它是在发动机启动运转后工作,由机油泵将机油从油底壳抽出,加压送至润滑系统。这意味着发动机在启动后的一段时间内是没有润滑油供给的,更为严重的是,发动机长时间停放的情况下,机内的机油会回流到底部的油底壳内,发动机的上半部分处于无机油、缺乏润滑的状态,在这种条件下启动发动机,大部分零件处于干摩擦状态,从干摩擦状态进入润滑状态需要二十秒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此时的磨损是非常严重的,据有关部门测算,这种发生在正常启动过程中的磨损将使发动机的正常使用周期缩短50%以上。
此外,机油低温时的粘度相对较大,给机械式机油泵的吸油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在发动机刚启动后还处于怠速运行的情况下,此时机械式机油泵的转速偏低,吸油能力一般,大约要在发动机启动后30秒左右,才会因机械式机油泵的运转将机油运送到发动机最需要润滑的活塞、连杆及曲轴等部件。由此引起的磨损对发动机综合性能和寿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如果能有效地解决好发动机在冷启动过程中的润滑,基本上就解决了发动机主要的磨损问题。但是,传统蓄压式预润滑方式由于蓄压器的密封性差,机油会存在泄压问题;采用电动油泵预润滑方式存在机构复杂、对发动机改动大、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启动润滑装置,其需要安装在使用气压制动的车辆上,一般是使用柴油机的大型车辆。本发明能够在发动机启动后的短暂时间内快速的将机油送到发动机各运转机构,减少发动机启动过程中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
一种发动机储油式启动润滑装置,包括主油道1、特制油缸6、活塞7、两位三通电磁阀8、断电延时继电器9、刹车制动储气筒10、启动点火开关11;主油道1与特制油缸6油室之间连接有油缸进油管2和油缸出油管4;油缸进油管2上安装有单向开启进油的高压单向阀3,油缸出油管4上安装有单向开启出油的低压单向阀5;活塞7可以在特制油缸6内自由移动并与特制油缸6密封;两位三通电磁阀8的a端口连接特制油缸6的气室,b端口连接刹车制动储气筒10,c端口连接大气;两位三通电磁阀8接线端连接断电延时继电器9的常开触点;断电延时继电器9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车内的启动点火开关11。
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储油式启动润滑装置,特制油缸6和油缸进油管2、油缸出油管4均在主油道1下方。
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储油式启动润滑装置,高压单向阀3的开启压力为200Kpa,低压单向阀5的开启压力为50Kpa。
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储油式启动润滑装置,断电延时继电器9在接收到启动点火开关11的启动信号后,常开触点立即闭合,并延时30s断开。
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储油式启动润滑装置,两位三通电磁阀8在断电延时继电器9的常开触点闭合后立即通电,此时端口a、b接通,延时30s断电后,两位三通电磁阀8的阀芯回位,此时端口a、c接通;两位三通电磁阀8和断电延时继电器9共用车载电源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3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