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重变频器的防负载溜钩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5002.8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8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余克军;王胜勇;卢家斌;王傲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武汉)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16 | 分类号: | B66C13/16;B66C13/22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器 抱闸 负载转矩 转矩 实际负载 转矩给定 落地 变频器启动 时刻记录 运行状态 预设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起重变频器的防负载溜钩控制方法,其通过在起重变频器启动并首次发出抱闸打开命令后,根据当前负载的运行状态计算实际负载转矩值,将得到的当前实际负载转矩值作为负载转矩记忆值附加到起重变频器下一次发出抱闸打开命令后的转矩给定值上;依此循环将起重变频器上一次发出抱闸打开命令得到的实际负载转矩值,作为负载转矩记忆值附加到起重变频器下一次发出抱闸打开命令后的转矩给定值上,直至关闭抱闸时刻记录的负载转矩值小于预设的负载落地检测阈值,则判断负载已落地,将最终的转矩记忆值设置为零,从而为抱闸打开时的变频器提供适合当前负载的负载转矩值,解决起重变频器负载溜钩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频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变频器的防负载溜钩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起重变频器应用中,负载出现溜钩和下坠是一种常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抱闸打开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很低,同时输出转矩也很低。
对于负载溜钩的问题,目前的一些处理方法有提高抱闸打开时的频率或提高电流阈值或者是选择大容量的变频器,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负载溜钩的几率,但增大了制动器的磨损,减少了制动器的使用寿命,未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起重变频器负载溜钩的问题同时,不会对制动器造成损伤的起重变频器的防负载溜钩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起重变频器的防负载溜钩控制方法,所述起重变频器的防负载溜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起重变频器启动并首次发出抱闸打开命令后,根据当前负载的运行状态计算实际负载转矩值,将得到的当前实际负载转矩值作为负载转矩记忆值附加到起重变频器下一次发出抱闸打开命令后的转矩给定值上;
S2、再循环根据当前负载的运行状态计算实际负载转矩值,将得到的当前实际负载转矩值作为负载转矩记忆值附加到起重变频器第三次发出抱闸打开命令后的转矩给定值上;
S3、依此循环,直至关闭抱闸时刻记录的负载转矩值小于预设的负载落地检测阈值,则判断负载已落地,将最终的转矩记忆值设置为零。
本发明所述起重变频器的防负载溜钩控制方法,其通过将起重变频器上一次发出抱闸打开命令得到的实际负载转矩值,作为负载转矩记忆值附加到起重变频器下一次发出抱闸打开命令后的转矩给定值上,从而为抱闸打开时的变频器提供适合当前负载的负载转矩值,解决起重变频器负载溜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起重变频器的防负载溜钩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起重变频器的防负载溜钩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起重变频器的防负载溜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起重变频器启动并首次发出抱闸打开命令后,根据当前负载的运行状态计算实际负载转矩值,将得到的当前实际负载转矩值作为负载转矩记忆值附加到起重变频器下一次发出抱闸打开命令后的转矩给定值上。其中,所述起重变频器启动并首次发出抱闸打开命令后的转矩给定值附加的转矩记忆值为零。
具体的,当起重机变频器收到起重机控制器发出的启动指令启动之后,起重机变频器再向起重机变频器发送速度给定指令,所述变频器根据当前速度给定指令计算速度给定指令的斜率,并根据速度给定指令和速度给定指令的斜率判断所述当前负载的运行状态,具体规则如下:
若速度指令为正且斜率大于零,则判断当前负载处于上升加速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武汉)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武汉)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50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