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环岛式菱形立交及其通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4596.4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9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明;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1009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岛 菱形 立交 及其 通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环岛式菱形立交,将环岛交通引入到菱形立交之中,用以取消菱形立交中次要道路上的红绿灯设计,解决传统菱形立交红绿灯等候时间长、左转距离较长的问题,通过设置双环岛的形式,保证相交道路之间直行、右转、左转以及掉头等各类交通的不间断运行,减少了各类车辆的等候时间。另外,为方便非机动车及行人过街,沿着次要道路中分带及环岛设置人行天桥,此人行天桥结构简单,建筑高度低,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过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环岛式菱形立交,属于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道路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立交桥,立交桥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中的拥堵问题。目前城市道路中使用的立交形式主要包括菱形立交、苜蓿叶立交、涡轮型立交及全直连式立交等,但相比于菱形立交,苜蓿叶型立交的用地面积较大,而涡轮型立交和全直连立交的层数多,跨线桥梁长,造价高,而菱形立交占地面积较少、造价较低的优点使得菱形立交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中的应用很多。
菱形立交的概念如下:主要道路以分离形式跨越次要道路,在相交道路为坐标轴的四个象限内从主要道路两侧引出单向进出立交匝道至次要道路平面交叉,总体布置成菱形构图。
目前我国的菱形立交多在相交的次要道路上设置红绿灯,红绿灯的设置增加了车辆等待的时间,尤其是对于左转弯车辆,车辆等待的时间较长。而当主路较宽时,车辆的左转距离很大,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复杂,车辆运行效率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也相对降低。
而立交区域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过街比较困难,立交区域往往没有设置直接的人行通道,行人过街通常需要绕行,绕行路径较长,造成了时间的浪费,而设有人行通道的立交区域,行人通常需穿过立交匝道或者相交道路,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行人过街也对机动车的交通形成一定的干扰,降低了车辆的运行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环岛式菱形立交,将环岛交通引入到菱形立交之中,用以取消菱形立交中次要道路上的红绿灯设计,解决传统菱形立交红绿灯等候时间长、左转距离较长的问题,通过设置双环岛的形式,保证相交道路之间直行、右转、左转以及掉头等各类交通的不间断运行,减少了各类车辆的等候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环岛式菱形立交,包括:
主要道路,沿南北方向架高布置在地面之上;
次要道路,沿东西方向布置在地面上位于所述主要道路之下;
立交匝道,包括4条,分别是由主要道路驶出到次要道路上的第二立交匝道和第四立交匝道;由次要道路驶入到主要道路上的第一立交匝道和第三立交匝道;
环岛结构,布设在地面上,其包括第一环岛、第二环岛以及相应的环岛附属设施,其中,
第一环岛位于主要道路西侧,供所述第二立交匝道和第三立交匝道接入;
第二环岛位于主要道路东侧,供所述第一立交匝道和第四立交匝道接入;
人行天桥,沿着次要道路中间绿化带及环岛结构布设在地面之上主要道路之下,包括沿东西方向延伸的主桥以及主桥两端与各个方位连接的引桥。
所述环岛附属设施包括:渠化设施、绿化带、标志标线以及防撞设施。
所述的第一环岛和第二环岛均包含3条接入环岛的入口道路和3条驶出环岛的出口道路,即第一环岛和第二环岛中均包括3个合流点和3个分流点。
所述的人行天桥结构包括1条主桥和4条引桥,主桥布设在次要道路的中间绿化带及环岛上;4条引桥分别与位于东北方位的人行道、东南方位的人行道、西南方位的人行道、西北方位上的人行道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45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