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内增光程的量子点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8354.2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7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辉;邱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惟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增光 量子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板领域,具体涉及具有内增光程的量子点薄膜。
背景技术
在液晶平显示器装置中,背光需要的白光是有涂敷有荧光剂的蓝光LED产生。通过和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合理搭配实现液晶显示板所需的背光。通常采用的蓝光LED搭配黄色荧光粉,最终发出的白光存在颜色偏蓝,颜色纯度不高,色彩饱和度过低以及色域值过低。随着媒体、图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色域、高色彩饱和度、节能的平板显示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纳米级别的量子点材料可以被蓝紫光激发,变换发光颜色,带给显示器更多更逼真的色彩场景,极大扩展传统LCD显示器的色彩表面现能力。
利用量子点材料制作的量子点光学薄膜应用在液晶平板显示装置中,直接置于背光模组,通过蓝光LED光激发,产生优化的R、G谱线,在不对原装置做很大改变的情况下,极大的改变显示装置的色彩能力,是一种极有前途和发展前景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内增光程的量子点薄膜,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于具有量子点材料聚合物胶的有效固化,并且固化能量较低,过程容易控制;增加了光线在量子点层中和量子点碰撞激发的机会,有效降低量子点材料的用量,并且可以减低量子点层总体的厚度,厚度均匀性优异,同时利于制造薄型和超薄型的量子点膜。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内增光程的量子点薄膜,它包括两层高分子聚合物膜;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膜包括高分子基膜,一层高分子聚合物膜基膜一侧表面设置有扩散粒子涂层或者微结构光学扩散结构层,基膜另一侧表面设置有阻隔层,并在阻隔层上设置有微棱镜点阵层,另一层高分子聚合物膜基膜一侧表面不设置或者设置有扩散粒子涂层或者微结构光学扩散结构层,基膜另一侧表面设置有阻隔层,并在阻隔层上设置有微棱镜点阵层;所述两层高分子聚合物膜的微棱镜点阵层之间面对面通过第三聚合物胶聚合固化贴合。
所述阻隔层为阻隔材料涂布或者真空镀在基膜上形成,或者为一层高分子光学膜层。
所述光学膜层采用具有阻隔性的单层结构或者具有阻隔性的多层复合结构。
所述阻隔材料包括高阻隔材料、二氧化硅材料、氧化铝材料。
所述基膜、光学膜层均采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酰亚胺。
所述微棱镜点阵层采用点阵材料通过紫外线成形工艺制作,点阵材料为第一聚合物胶或者第二聚合物胶,微棱镜点阵层微棱镜高度在3um-100um,顶角角度45-130°,且两层微棱镜点阵层平行或者相差一个角度。
所述第一聚合物胶为具有量子点材料的聚合物胶,折射率为n1;第二聚合物胶为具有量子点材料的聚合物胶,折射率为n2;第三聚合物胶为具有量子点材料的聚合物胶,折射率为n3。
所述具有量子点材料的聚合物胶为丙烯酸酯聚合物、环氧树脂聚合物和固化引发剂。
所述微结构光学扩散结构层由紫外成型胶通过紫外线照射聚合或者热固化方式制成,紫外成型胶由丙烯酸酯系列聚合物和光引发剂组成。
所述第三聚合物胶通过紫外光照射聚合固化或者热固化方式连接两层高分子聚合物膜。
本发明优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用先在分别在两层高分子聚合物膜一侧表面通过第一聚合物胶或者第二聚合物胶紫外固化微棱镜点阵层,微棱镜点阵层之间再通过第三聚合物胶进行紫外固化,这样分步进行固化,胶层较薄,利于具有量子点材料聚合物胶的有效固化,并且固化能量较低,过程容易控制;利用设置在基膜一侧表面的微棱镜点阵层在量子点层中起到增加光线传播路径的作用,增加了光线在量子点层中和量子点碰撞激发的机会,有效降低量子点材料的用量,并且可以减低量子点层总体的厚度,利于制造薄型和超薄型的量子点膜,量子点膜产品厚度均匀型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分子聚合物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1)。
图3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2)。
图4是本发明制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惟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惟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83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