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座壳孢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培养基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12667.5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8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邱君志;睢珺文;薛青霖;牛亚静;杨芳;谢勇啸;陈宇熹;魏秀艳;涂新亚;姚灵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24 | 分类号: | C12N9/2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李翠娥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座壳孢 发酵 生产 聚糖 培养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座壳孢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培养基及方法。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包括:3‑24 g/L木糖,2‑16g/L酵母浸膏,0.03‑1.92mol/L Mn2+和0.005‑0.04g/LVB5;培养基初始pH=5.5‑7.0。该方法通过将发酵种子液接种于所述培养基中,250mL的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接种量5mL,于25℃,转速150r/min下培养。本发明的发酵方法具有发酵周期短;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提供的用于座壳孢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培养基,具有葡甘聚糖酶产率高,葡甘聚糖酶活力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菌的发酵培养基及工艺;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座壳孢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培养基及方法。
背景技术
座壳孢属于子囊菌门、粪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作为一种生防真菌,在防治粉虱、蚧等园林害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葡甘聚糖酶主要水解β-1,4糖苷键,水解产物包括葡甘低聚糖,而葡甘低聚糖在降血脂、抗氧化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因此具有较高的保健、营养价值,葡甘聚糖酶在乳白耙菌、细菌中都有分布,有很高的开发潜能。但是目前国内对于葡甘聚糖酶的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葡甘聚糖酶产量低,酶活性低,对魔芋的综合开发利用产生了不利影响。作为今后酶工程研究的一个热点,葡甘聚糖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食品、保健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座壳孢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培养基及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座壳孢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培养基,具有葡甘聚糖酶产率高,葡甘聚糖酶活力高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座壳孢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含有3-24 g/L木糖,2-16g/L酵母浸膏,0.03-1.92mol/L Mn2+,0.005-0.04g/L VB5,培养基初始 pH=5.5-7.0。更优选地,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含有3 g/L木糖,4 g/L酵母浸膏,0.126 mol/L Mn2+,0.005 g/LVB5,培 养 基 初 始pH=6.3。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如上所述的培养基生产葡甘聚糖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座壳孢接种种子培养基,制得发酵种子液;
(2)将步骤(1)中制得的发酵种子液接种于如上所述的培养基,250mL 三角瓶装液量为50mL,接种量2.5mL,于25℃,转速150 r/min下培养。
所述种子培养基的原料含有:200g/L土豆,葡萄糖20g/L,自然p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本发明优化后的培养基生产葡甘聚糖酶,菌龄4d,发酵周期12h,座壳孢产葡甘聚糖酶的酶活为952U/mL以上;
2)本发明的发酵方法具有发酵周期短;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提供的用于座壳孢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培养基,具有葡甘聚糖酶产率高,葡甘聚糖酶活力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甘露糖标准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下列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单因素实验确定培养基最优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26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