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翼翼尖连接并联式子母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6556.X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6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金鑫;张利珍;燕波;陈科;郝蜀;曹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37/00 | 分类号: | B64C37/00;B64D5/00;B64C1/2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器 母机 子机 架子 布局形式 连接机构 并联 种机 亚音速 亚音速飞行器 对称安装 连杆机构 平直机翼 使用费用 效费比 滑轨 尖处 飞行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翼翼尖连接并联式子母飞行器,其由一架母机飞行器(1)和两架子机飞行器(2)通过连接机构(3)组成的大展弦比亚音速飞行器,两架子机飞行器(2)对称安装在母机飞行器(1)两侧;母机飞行器(1)为大展弦比亚音速布局形式;两架子机飞行器(2)各位于母机飞行器(1)的左右翼尖处,为平直机翼布局形式;连接机构(3)位于母机机翼翼尖(4)和子机机翼翼尖(5)之间,采用滑轨或连杆机构的方式连接母机飞行器(1)和子机飞行器(2)。本发明子机飞行器(2)借助自身动力可以独立完成相应飞行任务,这有利于降低母机飞行器(1)的损坏风险,降低使用费用,有利于无人机使用效费比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由一架大型无人机和两架小型无人机通过机翼翼尖并联式连接组成的子母飞行器。
背景技术
对于常规飞行器组合,均采用子机飞行器通过悬挂装置挂装在母机飞行器机腹、机身或机翼下,母机飞行器挂装子机飞行器后在满足使用目的的同时,无法满足组合飞行器飞行性能的提升,子机飞行器只会增加母机飞行器的飞行阻力,降低飞行器升阻比,影响飞行器飞行性能。
子母机组合飞行器常规设计,利用母机飞行器作为飞行载体,达到预定目标区域后,将子机飞行器予以释放,完成子母飞行器各自的飞行任务。但是,这种设计只是将子机飞行器考虑作为一种额外附加的悬挂物挂装在母机飞行器上,通过母机飞行器的运载功能将其携带到预定飞行区域,子机飞行器在此期间只会对母机飞行器产生不利影响,如增加阻力、增加俯仰力矩非线性,恶化母机飞行器的飞行性能,进一步降低飞行器组合的航程、航时。相对单独的母机飞行器,常规的子母飞行器组合降低了飞行性能。
子母飞行器组合通过母机飞行器的携带作用,在特定区域、特定高度条件下,释放子机飞行器,子机飞行器既具备独立的使用功能,还具备与母机飞行器协同控制和信息交互能力,因此可以完成要地监视、信息侦察、干扰、中继、攻击作战等需求,具备极大的军、民应用前景。子机飞行器较小,设计、制造成本较低,可以适应高危险区域的使用需求,为消耗性产品;母机飞行器一般为大型飞行器,系统复杂,设计、制造成本较高,在航程、航时等性能方面具备较大优势,但是因为成本原因,不利于执行较危险任务,一旦损毁,会给使用方带来较大损失;子母飞行器组合正是结合子机飞行器和母机飞行器的各自使用优缺点发展而来。
另外,从现在各国设计的长航时、长航程飞行器来看,增加飞行器机翼展长、增大飞行器有效展弦比是提升飞行器巡航性能的合理措施之一,比如U-2侦察机、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大展弦比飞行器具备长航时、长航程的飞行性能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具备携带子机飞行器功能又具备挂装子机飞行器后飞行器性能得到提高的子母飞行器组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架母机飞行器1和两架子机飞行器2通过翼尖的连接机构3并联式连接成子母飞行器组合;两架子机飞行器2对称安装在母机飞行器1机翼两侧;母机飞行器1由机身、机翼、倒V形尾组成,大展长亚音速机翼,翼尖平直,根梢比小于2,机翼后缘有后缘襟翼、副翼,左右对称;母机飞行器1机身后部安装动力装置,尾部为尾喷管,下方安装有倒V形尾,兼有平尾和垂尾双重功能;两架子机飞行器2各位于母机飞行器1两侧,通过连接机构3并联式连接在母机机翼翼尖4处;子机飞行器2为平直机翼布局形式,螺旋桨发动机可位于飞行器头部或尾部位置,倒V形尾位于机身尾部,兼有平尾和垂尾双重功能;机翼后缘和倒V形尾后缘布置有操纵舵面;子母飞行器组合在起飞前将子机飞行器2挂装到母机机翼翼尖4上,以母机飞行器1为载体,起飞后飞行至预定高度、区域,通过翼尖连接机构3解锁,子机飞行器2从母机飞行器1翼尖处脱离,之后通过自身螺旋桨驱动飞行完成设定任务,母机飞行器1继续停留在指定区域继续完成任务直至返航,子机飞行器2不要求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65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核聚变空天攻击型飞船
- 下一篇:一种空中充电无人机及空中充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