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的特种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7652.4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2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培磊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622;C04B35/634;C04B35/626;C04B35/632;C04B35/645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刘备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特种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特种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伊利石12‑18份、锗石13‑15份、火山岩22‑27份、碳化硅1.3‑1.9份、聚丙烯酰胺10‑16份、碳化钽晶须2.1‑2.8份、方石英16‑24份、氧化锡1‑2份、丁戊醇2‑3.6份、耐磨助剂3‑4份、石墨烯2.5‑4.5份、硅藻土20‑34份和羊肚菌4‑7份。本发明通过将部分原料进行煅烧再球磨,再加入适量的碳化硅、碳化钽晶须等,可以提高产品的耐热温度,得到泥浆,保证原料的尺寸,再加入羊肚菌酶解液和聚丙烯酰胺,不仅增加了陶瓷的细腻、光滑性和耐磨性,还提高了陶瓷的耐热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陶瓷领域,具体是一种耐高温的特种陶瓷。
背景技术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陶瓷都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百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陶瓷品种。它们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粘土、长石、石英等传统陶瓷原料,而是使用其他特殊原料,甚至扩大到非硅酸盐,非氧化物的范围,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工艺。陶瓷已经开始应用在航天航空、核工业、新能源、国防军工等新技术领域,这些领域的使用温度都很高,现有特种陶瓷的耐热性能达不到人们的使用预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的特种陶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高温的特种陶瓷,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伊利石12-18份、锗石13-15份、火山岩22-27份、碳化硅1.3-1.9份、聚丙烯酰胺10-16份、碳化钽晶须2.1-2.8份、方石英16-24份、氧化锡1-2份、丁戊醇2-3.6份、耐磨助剂3-4份、石墨烯2.5-4.5份、硅藻土20-34份和羊肚菌4-7份,耐磨助剂包括质量比为0.6-0.9:1-2:0.3-0.8:5-7:4-6的氮化铝、金刚石粉、聚丙烯酸酯、乙醇和钢渣,耐磨助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氮化铝、金刚石粉和钢渣粉碎至130-150目并且混合,然后加入聚丙烯酸酯、乙醇和适量的水搅拌混合均匀,在48-60摄氏度下球磨混合物至粒径为6-11um即可得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石墨采用三层石墨烯、多层石墨烯或者氧化石墨烯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碳化钽晶须的长度为0.6-2.7mm。
所述耐高温的特种陶瓷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羊肚菌干燥至水分不高于6%,粉碎并且过15-30目筛,得到羊肚菌粉,将羊肚菌粉加入其质量8-13倍的蒸馏水中并且调节PH值为4.8-5.7,得到羊肚菌溶液,在38-52摄氏度的羊肚菌溶液中加入复合酶,搅拌均匀并且辅以超声波分散酶解3-4小时,酶解后升温至100摄氏度,然后过滤即可得到羊肚菌酶解液;
步骤二,将伊利石、锗石、火山岩、石墨烯和方石英混合均匀并且放入780-940摄氏度的煅烧炉中煅烧3-5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时粉碎至50-80目,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第一混合物、硅藻土、耐磨助剂、碳化硅、碳化钽晶须、氧化锡和丁戊醇在50-75摄氏度下研磨80-135分钟,再加入聚丙烯酰胺、羊肚菌酶解液和适量的水,混合成泥状,送入球磨机中球磨2-3个小时,干燥并且送入挤压机中,挤压得素坯;
步骤四,将素坯送入煅烧炉中,在1230-1420摄氏度下煅烧1-2小时,得到干坯,将干坯在热压21-27MPa、1870-2130摄氏度和惰性氛围下烧结 6-7小时,即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培磊,未经张培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76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