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电半实物仿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5023.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4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冉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汉科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17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电半 实物 仿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电仿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电半实物仿真系统。
背景技术
航电系统全称"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是现代化战斗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斗机的作战性能与航空电子系统密切相关。综合航电系统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下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十来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促进了飞机作战效能的进一步提高。然而,目前综合航电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不少不足之处,亟待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21世纪的作战策略和方式的发展也对综合航电系统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要求。因此,未来的十年,在解决经济上可承受性问题的同时,综合航电系统仍将向着更加综合化、信息化、技术化、模块化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且综合航电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综合效能也将出现突破性的飞跃。可以预见,航空电子综合化水平将得到不断提高,航空电子综合技术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得到不断完善。
航电系统研发出来以后并不会直接运用到战斗机中,首先需要对航电系统进行性能仿真,当其性能完善以后再投入到实际运用中;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航电仿真系统均是通过软件构建仿真环境,且每次都需要根据航电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环境的搭建使得每次的仿真都需要重新构建仿真环境,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和机械化工作,每次都需要对仿真环境进行调试以后才能对航电代码进行仿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航电半实物仿真系统,可以减少重复和机械化工作,优化测试过程,使需求追踪-用例设计-测试执行-测试数据记录-测试报告几个阶段都能实现工具自动化,能够对航电代码提供直接的仿真运行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航电半实物仿真系统,该系统包括航电实时计算机、管理平台、飞行员座舱与操作系统、适配器、硬件接口设备、数据注入单元、接口集成模块、第三方软件扩展接口库以及网络通讯;
所述航电实时计算机为整个系统的仿真测试环境;
所述管理平台测试执行前,通过线上或线下为航电实时计算机提供测试用例作为输入;测试执行后,对于形成的测试结果及缺陷导入到管理平台中进行管理归档,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后生成测试总结;
所述飞行员座舱与操纵系统用于模拟仿真验证过程中飞行员或测试人员与航电实时计算机的交互工作,由反射内存网络与航电实时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
所述三方软件扩展接口库提供外部接口库,支持用户专业的特殊需求,实现航电半实物仿真系统多功能扩展开发;
所述适配器用于接受激励注入信息,完全模拟航电系统应用程序的动作和逻辑运算过程,产生对应的IO及串口输出,实现航电系统与输入激励的通讯功能;
所述硬件接口设备是仿真软件中的实物部分,由各种类型的I/O接口组成,它与真实的被测系统连接,是测试环境发送测试数据并接收测试结果数据的物理通道;
所述数据注入单元通过仿真软件用于用例注入和故障注入两种输入方式;
所述接口集成针对管理平台线上模式,测试人员在本地计算机上获取云服务器中管理平台的license后,通过预先配置好的企业总线,可以进行数据导出/导入操作;
所述通讯网络包括航电实时计算机与和平台管理的以太网络和航电实时计算机与座舱/操纵模拟系统之间的反射内存网络。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航电实时计算机依据测试前、测试时及测试后三个阶段,分别完成以下内容:
测试前:由仿真模型开发工具形成测试所需的仿真模型,同时自动生成相应代码;由测试脚本注入工具导入测试脚本,测试脚本由脚本编译器生成; 结合管理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获取测试输入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汉科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汉科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50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