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诊断目的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346558.5 申请日: 2017-12-15
公开(公告)号: CN108303532A 公开(公告)日: 2018-07-20
发明(设计)人: 赵广英;窦文超;叶玲娴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商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569 分类号: G01N33/569;G01N33/543;G01N33/577
代理公司: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代理人: 黎双华
地址: 310018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大肠 快速检测 探针 信号转导 便携式血糖仪 复合纳米微球 纳米复合物 葡萄糖分子 诊断 捕获探针 超顺磁性 免疫磁性 信号转换 目标物 血糖仪 检测 富集 构建 抗体 读出 灵敏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诊断目的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方法。本发明的快速检测方法以Au‑Pt‑SiO2复合纳米微球为载体通过结合抗体和酶形成信号转导探针;用免疫磁性探针的超顺磁性对样品中目标物进行富集和分离;将被检测的目的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信号转换为葡萄糖分子的信号,用便携式血糖仪读出。本发明基于血糖仪和两种纳米复合物捕获探针和信号转导探针,构建一种新型的经济、简便、快速、灵敏的检测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学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诊断目的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属于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前五位之一。E.coli O157:H7主要通过污染牛肉、奶、鸡肉及其制品,蔬菜等食物进行传播。当人感染了E.Coli O157:H7后,会出现胃肠道疾病,更有严重者甚至发展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8-10]。目前对E.Coli O157:H7检测方法主要有国标法(增菌培养法)和各种PCR法等,各有优缺点。因此,建立一种更好的E.Coli O157:H7定性定量的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近年来,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催化性、低毒性等诸多优点的金铂纳米微球(Au-Pt NPs)和具有高比表面积、化学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iNPs)作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已被应用于生物分析、化学检测、食品检测等研究领域。Au-Pt NPs被证实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与蛋白质中的氨基和半胱氨酸残基相互作用稳定而迅速地吸附蛋白质且保持其活性,可用其结合抗体等生物大分子。然而,单独的Au-Pt NPs 常因为不稳定较易发生团聚而影响蛋白标记物的活性。近期有研究发现,将SiNPs进行氨基化或者巯基化修饰,可结合Au、Ag、Pt和Pb等金属,复合形成SiNPs/Au、SiNPs/Ag,SiNPs/Pt,结合之后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各自的分散性,降低聚集作用,还能同时拥有两种纳米材料的优点。目前,将金铂硅纳米微球(APS NPs)同时标记抗体和酶制备出信号转导探针Ab2/APS NPs/Invertase,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及其他待测物检测的研究都还未见报道。

综上,本发明针对现有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检测技术的缺陷,开发出一种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方法。本发明的快速检测方法以APS NPs 为载体通过结合抗体和酶形成信号转导探针(Ab2/APS NPs/Invertase);用免疫磁性探针(MNPs-IgG)的超顺磁性对样品中目标物进行富集和分离,将被检测的目的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信号转换为葡萄糖分子的信号,用便携式血糖仪(Personal Glucose Meter,PGM)读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基于血糖仪和两种纳米复合物MNPs-IgG与Ab2/APS NPs/Invertase分别作为捕获探针和信号转导探针,构建一种新型的经济、简便、快速、灵敏的检测食品中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诊断目的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方法。本发明以基于血糖仪和两种纳米复合物MNPs-IgG与Ab2/APS NPs/Invertase分别作为捕获探针和信号转导探针,实现了对食品中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定性定量的快速检测,该检测方法经济、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诊断目的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65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