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蛋白石结构防伪转印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6110.8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9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叶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科纳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3/06 | 分类号: | B41M3/06;B05D7/04;B05D7/24;B05D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叶栋 |
地址: | 215024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反蛋白石结构 光子晶体模板 硫化银纳米 量子点 硫化银 转印膜 组装 光子晶体 团簇光子 分散液 防伪 胶体光子晶体 二氧化硅 防伪性能 基底表面 光泽感 晶体层 模板膜 荧光 带隙 基底 蓝移 去除 团簇 激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蛋白石结构防伪转印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组装基底;(2)制备含有硫化银量子点的二氧化硅光子晶体模板分散液;(3)在组装基底表面涂布所制备的光子晶体模板分散液,干燥后制得胶体光子晶体模板膜;(4)去除光子晶体模板,得到不同带隙的反蛋白石结构的硫化银纳米团簇光子晶体层。本发明结合了硫化银量子点和光子晶体的性质,制备了具有防伪性能的反蛋白石结构的硫化银纳米团簇光子晶体转印膜。由硫化银纳米团簇组装成的光子晶体相较于硫化银量子点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荧光性能得到增强,且激发峰蓝移至700nm,呈现出带有光泽感的红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反蛋白石结构硫化银纳米团簇光子晶体,属于反蛋白石结构的硫化银纳米团簇光子晶体转印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子晶体是指介电常数(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在空间周期性排列构成的。光子晶体最本质的特征是光子禁带和光子局域。光子禁带可以控制光在其中的传播,而且缺陷态的引入可以影响光子禁带的性质,是光电集成、光子集成、光通信的一种关键性基础材料。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半导体材料微观尺寸和表面修饰的调控,制备出的硫化银量子点,在近红外区存在较高的荧光强度。硫化银量子点具有以下共同的优良性质:硫化银量子点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从而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结合其良好的发光性质可以应用在生物细胞成像;总体来说,硫化银量子点在能源相关器件、环境相关应用、生物相关领域以及复合材料相关领域。
将硫化银量子点和光子晶体结合,使硫化银量子点转变成周期性结构的固态,更有利于后处理。不同的周期性结构具有不同的光子带隙。硫化银量子点作为一种光电材料,具有光子带隙后就具有了调控光的性质。将硫化银量子点和光子晶体结合制备出不同带隙的硫化银量子点光子晶体,不仅很好的继承了硫化银量子点原有的优良性质,同时通过光子晶体带隙的调控,使硫化银量子点光子晶体表现出相较于硫化银量子点更加优良的性质,如荧光性能的增强,增强光电化学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效率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蛋白石结构防伪转印膜的制备方法,以制备得到反蛋白石结构的硫化银纳米团簇光子晶体构成的荧光转印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蛋白石结构防伪转印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组装基底;
(2)制备含有硫化银量子点的二氧化硅光子晶体模板分散液;
(3)在组装基底表面涂布所制备的光子晶体模板分散液,干燥后制得胶体光子晶体模板膜;
(4)去除光子晶体模板,得到不同带隙的反蛋白石结构的硫化银纳米团簇光子晶体层;
(5)图案化银纳米团簇光子晶体层,以形成带防伪图案的转印膜。
进一步地,组装基底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聚乙烯。组装基底选用耐强碱、抗氧化、化学稳定性较好的聚合物薄膜,以避免在后续制备反蛋白石结构硫化银纳米团簇光子晶体层的步骤中被强碱性模板去除剂腐蚀。
进一步地,制备含有硫化银量子点的二氧化硅光子晶体模板分散液的步骤包括:将含有3-10质量份的水和0.5-2质量份的氨的乙醇溶液加到反应器中,保持20-30℃并搅拌;含有正硅酸乙酯的乙醇溶液和硫化银量子点溶液加入到上述反应器中,同时保持在整个体系中正硅酸乙酯的浓度为0.2-0.25mol/L;搅拌2-3小时,离心洗涤;得到含硫化银量子点的二氧化硅微球,将其分散于乙醇溶液中得到固含量5-10%的所述光子晶体模板分散液。
进一步地,在组装基底表面涂布光子晶体模板乳液的步骤包括:以卷对卷涂布方式在所述组装基底表面涂布所述光子晶体模板乳液,以获得连续的光子晶体模板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科纳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科纳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61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包装袋的印刷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包装袋二维码的印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