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细改性粉煤灰-氧化石墨烯-钯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1950.5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7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唐楷;颜杰;柯顺永;项元柱;孙益华;许显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44 | 分类号: | B01J23/44;B01J21/04;B01J32/00;B01J27/25;B01J27/13;B01J31/02;B01J37/34;C07C5/03;C07C13/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吕玲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粉煤 氧化 石墨 加氢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加氢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细改性粉煤灰‑氧化石墨烯‑钯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超细改性粉煤灰为主载体,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并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甲基封端聚醚和油酸作为钯盐催化剂,可以使钯盐在载体表面均匀分散和吸附,便于形成多催化中心,从而提高催化剂整体催化效果。本方案可以大大降低催化剂成本;同时参与少量氧化石墨烯,可以使钯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完成加氢反应,由于具有明显成本和技术优势,将是钯碳催化剂制备方法中潜力巨大的一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细改性粉煤灰-氧化石墨烯-钯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钯加氢催化剂,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多相催化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载体分散纳米Pd,借助载体与Pd的作用力来阻止纳米粒子的团聚,增加其回收率是较为有效的方式。目前研究的载体主要有:Al2O3、SiO2、活性炭、分子筛等。但载体的存在又会影响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降低反应速率。因此,若要充分发挥纳米Pd的独特催化性能,不但要保证高分散的Pd的稳定存在,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载体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由于超细粉煤灰比表面积较大,颗粒呈多孔蜂窝状组织,可以为催化剂提供适合的孔结构和表面积,从而改进催化剂的强度,提高催化剂热稳定性,为催化剂提供活性中心,与活性组分形成新的化合物,延长催化剂的使用时间,减少活性组分用量。另外,超细粉煤灰能调节催化剂的孔隙率,调节催化剂晶粒及颗粒大小,它本身也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适当的体相密度。再加上超细粉煤灰价格较低,经济上合算,是一类很有潜力的催化剂载体原料。
石墨烯,也可称为“单层石墨”,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的二维蜂窝状晶体,具有较高导电导热性、大的比表面积和极佳的热稳定性,成为纳米金属的优良载体。且与传统多孔材料相比,其二维片层结构可消除反应物和产物在孔道中的内扩散,从而提高反应速率。目前,以石墨烯为载体,研究者们已制备出多种金属纳米粒子(Pt、Au、Pd、Ag、Fe等)。这些粒子不但能够在石墨烯上高度分散,还能阻止石墨烯片层之间的聚集,已在Suzuki偶联、加氢、氧化、水分解等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但是,上述纳米金属制备过程大多使用硼氢化钠或水合肼还原剂,污染较大,且氧化石墨烯也同时被还原,造成再堆积。
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这些制备方法大多受到其他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方法的启发,并伴随着实际需要不断发展。目前主要方法有:溶剂化金属法、化学还原法、生物还原法、超声纳米金属负载法、微乳液法和废催化剂再生法等。但这些方法大多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溶剂化金属法”操作繁琐,使用的纯金属粉末也带来较高成本,推广难度很大;“化学还原法”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控制,但制备方法容易造成烧结,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能源,而且制备的Pd/C催化剂活性组分聚集严重,分散度很低,因而造成其活性较低;“生物还原法”和“超声纳米金属负载法”技术仍然不成熟,产业化推进困难;“微乳液法”由于使用有机物成本较高,在大规模的生产中不但带来较高的污染风险,还会恶化操作环境,也不是理想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理工学院,未经四川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19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