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变储热复合型均热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403203.5 申请日: 2017-12-22
公开(公告)号: CN109959288A 公开(公告)日: 2019-07-02
发明(设计)人: 郭宏;张习敏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主分类号: F28D15/04 分类号: F28D15/04;B23P15/26;H05K7/20
代理公司: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代理人: 刘徐红
地址: 100088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储热介质 金属壳体 高导热 均热板 上盖板 相变储热 支撑骨架 制备 封装 焊接 吸热 电子封装技术 一体化设计 焊接封装 毛细作用 散热功能 压力浸渗 金属壳 热导率 自组装 盖板 封盖 热沉 泄漏 体内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变储热复合型均热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子封装技术领域。该均热板由金属壳体、上盖板、高导热支撑骨架和储热介质组成,高导热支撑骨架和储热介质设置于金属壳体内,上盖板封盖焊接在金属壳体上。储热介质通过压力浸渗或自组装的方式封装于高导热骨架中,再置于金属壳体中,金属壳体与上盖板焊接。本发明实现了热沉与均热板的一体化设计,热导率>400W/mK,同时通过储热介质的相变吸热,实现散热功能,并且通过高导热骨架毛细作用的自封装和金属壳体与盖板的焊接封装,避免了储热介质的泄漏,从而提高了部件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变储热复合型均热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子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朝着小型化、高集成化的发展,以及瞬时高功率器件的广泛应用,普通均热板不具备高的热导率,无法满足高功率器件及瞬时高功率脉冲型器件散热的需要。

中国专利CN105202956A公布了一种钨铜或钼铜为基板的复合均热板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热沉材料与均热板之间热阻过大及稳定性问题。但由于其导热系数低(小于200W/mK),不能满足现在更高功率器件的使用,对于瞬时高功率的器件,易受热冲击而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均热板热导率低,热沉材料与均热板封装结构复杂,实现传热与储热耦合,提供一种瞬时高功率器件的散热途径。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储热型均热板以及热沉材料与均热板进行复合的方式。利用液态金属相变吸收大量热量进行散热,并且对液态金属进行了有效的封装。

一种相变储热复合型均热板,该均热板由金属壳体、上盖板、高导热支撑骨架、储热介质四部分构成,高导热支撑骨架和储热介质置于金属壳体内,上盖板封盖在金属壳体上。

所述金属壳体的材质为无氧铜、硅铝或铝合金,其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者圆形。所述上盖板的材质为经表面金属化的金刚石-铜或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具有高热导率,热膨胀系数与高功率芯片相匹配,可以直接作为热沉使用,其形状为矩形或者圆形的复合材料板。金刚石-铜或金刚石-铝复合材料通过化学镀镍进行表面金属化,优选金刚石-铜或金刚石-铝复合材料通过镀镍、再在镍层电镀金进行表面金属化。

所述的高导热支撑骨架的材质为泡沫铜、泡沫铝或泡沫碳,孔隙率为50%-90%,平均孔径为0.3-1mm。高导热支撑骨架为三维连通的泡沫结构,充满整个腔体,根据采用材料孔隙率、孔径的不同,实际占据的体积不同,占金属壳体内部的体积比为10vol%~80vol%。

所述储热介质为铟基、镓基或铋基低熔点合金,熔点为5-80℃,体积相变焓为200-500KJ/L。

储热介质通过压力浸渗方式封装于高导热支撑骨架中,利用毛细作用进行自封装,浸渗的储热介质与高导热支撑骨架的体积比介于1/1~9/1之间;所述的金属壳体与上盖板之间为焊接连接。

上述相变储热复合型均热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压力浸渗法(优选真空压力浸渗法)将储热介质压入高导热支撑骨架中,利用毛细作用进行自封装;将高导热支撑骨架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到金属壳体内,金属壳体与上盖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高导热支撑骨架与金属壳体各面及上盖板相接触,它们之间存在过盈配合。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针对瞬时高功率器件,引入液态金属相变材料,通过储热介质的相变吸热,实现传热和储热功能的耦合。(2)简化了高功率器件的封装结构,使用高导热金刚石基复合材料作为上盖板,高功率芯片可以直接安装到均热板上,减少封装层次,实现了热沉与均热板的复合,相较普通纯金属均热板Z方向散热效率提高了70%。(3)该复合型均热板具有高导热性,通过引入高导热支撑骨架,以及使用金刚石基复合材料作为上盖板材料,相较于普通纯金属均热板,X-Y方向热导率可达400W/mK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2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