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尿酸的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9787.7 | 申请日: | 2017-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邱彬;胡水生;郭隆华;林振宇;陈国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B82Y30/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李翠娥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尿酸 荧光信号 荧光传感器 工作曲线 种检测 制备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定量分析样品 邻苯二胺溶液 分析检测 疾病标记 检测样品 尿酸溶液 震荡混合 纳米片 尿酸酶 构建 灵敏 下放 检测 | ||
本发明属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用于疾病标记物的分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尿酸的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不同浓度相同体积的尿酸溶液与NH2‑BDC‑MOF纳米片溶液、尿酸酶溶液以及邻苯二胺溶液震荡混合后,于37℃下放置30分钟,检测荧光信号,构建荧光信号—浓度工作曲线;然后检测样品中的荧光信号,代入工作曲线,即可实现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尿酸。该方法快速、灵敏和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用于疾病标记物的分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尿酸的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分子尿酸(2,4,6-三羟基嘌呤,简称UA)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尿酸异常时常作为痛风、肾病、高尿酸等疾病的征兆,体液中尿酸含量的变化可以充分反映出人体内代谢、免疫等机能的状况。它的分子式是C15H14N4O3,不溶于水,也难溶于酸,在碱性条件下易溶,这样就大大限制了对该物质的检测,常用到的检测方法有液相色谱法、荧光法、电化学方法等。在尿酸酶的作用下,尿酸可以被氧化成尿囊素以及过氧化氢。因此,找到一种快速、灵敏、准确检测该物质的方法,也是有重要研究意义的。
基于三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构建生物传感器用于尿酸检测的工作也鲜有报道,如利用UIO-66-NO2@XC-72复合材料对尿酸进行检测(RSC Adv., 2017, 7, 5628-5635)以及利用CD-MONT-2′构建荧光增强的荧光传感器对尿酸进行检测(J. Mater. Chem. C, 2017,5, 601-606),但是这些工作具有材料制备复杂,检测过程繁杂的缺点。相比于传统的方法中利用的三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本发明中合成的二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有更好的特性。
随着研究的发展,各种新奇的材料被开发出来。材料科学的研究方向也从传统的体材料、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二维、一维甚至零维材料方向发展。二维材料是指由SP2杂化键合形成的单层或者数层原子构成的材料。在二维材料中,自由电子可以在单层空间中自由移动,此外二维材料还拥有独特的二维拓扑结构,这些特点使得二维材料有一些与传统体材料完全不同的新奇特性,一般来说二维材料拥有优异的电子传导、光学和机械化性能。
二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2D-MOF)在最近几年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因为它既有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孔性,高的比表面积,易功能化等优点,同时具有二维材料所具有的优异的电子传导、光学和机械化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检测尿酸的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所合成的二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有荧光以及模拟酶特性,结合尿酸酶的特异性识别能力,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尿酸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尿酸的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配制不同浓度单位的尿酸溶液;
2)将具有荧光特性的二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H2-BDC-MOF纳米片分散于超纯水中超声30 min,离心取上清液备用,上清液中NH2-BDC-MOF纳米片的浓度为200 μg/mL;
3)取尿酸酶溶解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缓冲液中制得尿酸酶溶液,避光贮存在4℃备用;
4)取邻苯二胺溶解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缓冲液中制得邻苯二胺溶液,避光贮存在4℃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97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