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超滤膜技术分离浓缩杏鲍菇多糖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1386.5 | 申请日: | 2017-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3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奎;郭涛;康玲;黄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名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滤 膜技术 分离 浓缩 杏鲍菇 多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滤膜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超滤膜技术分离浓缩杏鲍菇多糖的工艺。
背景技术
杏鲍菇还具有多种药用功效,是一种集食用和食疗于一体的大型食用真菌。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抗血栓、调血脂、调节免疫、抗肿瘤和抗辐射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多糖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由醛糖或酮糖通过苷键连接在一起的多聚物,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多糖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溶解度等,因此,提取纯化技术的不同,会对多糖组分的生物活性产生影响。目前,对杏鲍菇多糖的提取多采用传统水提醇沉工艺,该工序繁杂、能耗高且多糖得率低,不太利于工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超滤膜技术分离浓缩杏鲍菇多糖的工艺,通过采用超滤膜技术,使得该工艺分离多糖简单,能源消耗少,成本低,多糖得率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超滤膜技术分离浓缩杏鲍菇多糖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粗多糖提取液的制备:取杏鲍菇下脚料碎块于蒸馏水中浸泡35-45min,沸水提取1.5-2h,提取液过滤,滤液以10000r/min的离心速度离心12-16min,残渣重复上述操作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上清液,得杏鲍菇下脚料水溶性粗多糖提取液;
(2)木瓜蛋白酶脱蛋白纯化:取木瓜蛋白酶于烧杯中,加入缓冲液,配制成木瓜蛋白酶溶液;将木瓜蛋白酶溶液加入粗多糖提取液中,混合均匀,控制温度为45-55℃脱蛋白处理1-1.3h;
(3)活性碳脱色:将活性碳颗粒加入步骤(2)中脱蛋白处理过的多糖提取液,加热混合液至55-65℃,进行活性碳脱色处理25-30min,过滤,取滤液继续活性脱碳脱色处理两次;
(4)超滤膜工艺:串联使用孔径分别为0.005um、0.001um和1nm的3个超滤膜组件,将杏鲍菇粗多糖提取液在25-35℃、压力0.2-0.3MPa条件下依次同时进行连续超滤处理,超滤时间3-4h;得到三部分截留液,经浓缩、冷冻干燥得杏鲍菇多糖干品。
所述步骤(1)中杏鲍菇下脚料与蒸馏水的料液质量体积比为1g∶12-15mL。
所述步骤(2)中木瓜蛋白酶溶液采用pH值为5.0的NaH2PO4-Na2HPO4缓冲液配制;配制木瓜蛋白酶溶液的过程中,取木瓜蛋白酶的质量为12-15g,缓冲液的体积为1000-1500mL。
所述步骤(3)中活性碳颗粒的粒径为50-80um,每次加入的量为提取液质量的10%-15%。
所述步骤(4)得到相对分子质量段分别为>100000、10000-100000、1000-10000三部分截留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工艺简单、能源消耗少,成本低,多糖得率高;本发明通过采用串联使用不同孔径的超滤膜对提取液进行过滤,能够有效分离出不同组成的多糖;同时,本发明采用的超滤膜为纳米氧化锌改性的聚醚砜超滤膜,能有效降低膜污染,且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能够提升超滤膜的性能,增加超滤膜的使用寿命;本发明还融合了生物质蛋白酶脱蛋白,酶法脱蛋白无污染,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去除率和多糖保留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超滤膜技术分离浓缩杏鲍菇多糖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粗多糖提取液的制备:取杏鲍菇下脚料碎块于蒸馏水(料液质量体积比为1g∶12-15mL)中浸泡35-45min,沸水提取1.5-2h,提取液过滤,滤液以10000r/min离心12-16min,残渣重复上述操作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上清液,得杏鲍菇下脚料水溶性粗多糖提取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名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名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13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快速分离灵芝活性多糖肽与三萜酸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磷虾多糖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