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结微流嵌入式高效散热氮化镓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13052.1 | 申请日: | 2017-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8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郭怀新;孔月婵;郁鑫鑫;黄宇龙;吴立枢;陈堂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3/46 | 分类号: | H01L23/46;H01L23/473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100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结微流 嵌入式 高效 散热 氮化 晶体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结微流嵌入式高效散热氮化镓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氮化镓晶体管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有源区功能层、势垒层、缓冲层和衬底层,有源区功能层由栅、源和漏构成,所述衬底层中设置有微流体通道,所述微流体通道设置在有源区下面的近结区。本发明将流体散热技术引入芯片内部,实现了近结区的高效散热能力,解决了大功率氮化镓器件有源区热积累;相比传统的氮化镓器件,其功率密度可提升2倍以上,极大提高了器件最大输出功率,并维持较高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热管理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近结微流嵌入式高效散热氮化镓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背景
以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已展现出其优异的大功率应用特性,在实际应用中的氮化镓芯片是基于SiC衬底,其功率器件的功率密度仅达到其理论值的五分之一,氮化镓大功率的特性优势远未得到发挥。这主要是因为大功率微波器件在输出大功率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热积累,尤其对于输出功率达到上百瓦甚至上千瓦的微波功率器件更加严重,引起器件结温的急剧升高,导致其器件性能和可靠性的严重下降。
目前氮化镓基功率器件主要外延生长在碳化硅、蓝宝石等衬底材料上,而这些衬底材料具有较低的热导率,散热问题严重限制了氮化镓器件的性能,因此进行氮化镓半导体器件的热管理开发成为了解决其大功率应用的技术瓶颈。尤其是针对目前装备系统对超大功率和高集成度器件的特殊情况需求,现有的被动式的散热技术由于其自身的物理特性无法解决其系统芯片有源区热积累问题。
从宏观尺度来讲,液体主动式散热能力通常是固体被动式散热能力的10倍以上,因此探索将液体冷却的主动散热技术和芯片近结区有效集成,将是解决这类超大功率特殊需求的热点研究方向,而如何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实现氮化镓器件芯片内部的微流散热技术则成为当今大功率器件热管理开发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结微流嵌入式高效散热氮化镓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解决氮化镓大功率器件芯片有源区的热积累,进行芯片级热管理技术开发,近而提升其芯片近结区的散热能力。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近结微流嵌入式高效散热氮化镓晶体管,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有源区功能层、势垒层、缓冲层和衬底层,有源区功能层由栅、源和漏构成,所述衬底层中设置有微流体通道,所述微流体通道设置在有源区下面的近结区。
所述微流体通道距离缓冲层5-30微米,距离衬底背面5-15微米,微流体通道中心与有源区功能层的栅在垂直方向位置对应,微流体通道左右宽度依据栅栅间距确定,取栅栅间距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所述微流体通道的宽度为10um-100um。
所述近结区为有源区下方覆盖的区域,尺寸小于100微米。
所述的氮化镓器件衬底为Si、蓝宝石或者SiC材料。
一种近结微流嵌入式高效散热氮化镓晶体管的制造方法,包括氮化镓晶体管的制备和近结区微流体通道的制备,其中微流体通道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在已完成的氮化镓晶体管的正面涂一层保护层,对功能区进行保护,并采用键合技术进行将晶体管正面和临时载片进行键合;
2)利用磨片机将氮化镓晶体管的衬底进行研磨减薄,减薄后剩余衬底厚度在80-200微米;
3)在氮化镓晶体管的衬底上光刻出微流体通道的刻蚀图形,衬底上的此图形位于晶体管有源区的正下方近结区域,利用等离子体刻蚀机对衬底进行近结区微流道刻蚀,直至距离氮化镓层5~30微米停止,完成近结区微流道的刻蚀;
4)在新的衬底片的一面涂一层保护层,对该衬底面进行保护,并采用键合技术进行将晶体管正面和临时载片进行键合;
5)利用磨片机将新衬底片进行研磨减薄,减薄后剩余衬底厚度在5-15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30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芯片封装体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