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居住地理位置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24203.3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3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施洋;石世磊;沈灵翔;刘心宇;徐岳凡;徐承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1 | 分类号: | H04W4/021;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20006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居住 地理位置 识别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户居住位置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待识别用户对应的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访问多个应用产生的应用层数据,并按照预先设置的地理位置信息识别模型从各所述应用对应的应用层数据中提取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多个地理位置;
采集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终端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服务小区驻留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服务小区驻留参数信息按照预设常驻服务小区识别模型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常驻服务小区;
根据所述地理位置和所述常驻服务小区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居住的居民小区;
所述根据所述地理位置和所述常驻服务小区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居住的居民小区,包括:
获取以所述常驻服务小区的基站为中心的预设区域范围内的多个居民小区作为参考居民小区,并根据所述常驻服务小区的覆盖区域范围以及各所述参考居民小区的区域范围,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候选居民小区;
根据所述常驻服务小区的覆盖区域范围与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多个地理位置,筛选所述用户对应的候选地理位置;
根据所述候选居民小区和所述候选地理位置,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居住的居民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识别模型包括各所述应用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识别策略;相应地,所述按照预先设置的地理位置信息识别模型从各所述应用对应的应用层数据中提取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多个地理位置,包括:
根据各所述应用的标识分别确定各所述应用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识别策略;
根据各所述应用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识别策略,分别从各所述应用的应用层数据中提取所述用户对应的地理位置;
其中,所述地理位置信息识别策略包括识别对象、识别操作符、特征变量和特征常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常驻服务小区的覆盖区域范围以及各所述参考居民小区的区域范围,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候选居民小区,包括:
若判断获知所述参考居民小区的区域范围与所述常驻服务小区的覆盖区域范围存在重叠部分,则将所述参考居民小区作为所述候选居民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常驻服务小区的覆盖区域范围与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多个地理位置,筛选所述用户对应的候选地理位置,包括:
若判断获知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地理位置处于所述常驻服务小区的覆盖区域范围内,则将所述地理位置作为所述用户对应的候选地理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候选居民小区和所述候选地理位置,确定待识别用户居住的居民小区,包括:
根据所述候选居民小区的区域范围和所述候选地理位置,确定各所述候选居民小区对应的候选地理位置;
获取各所述候选居民小区对应的候选地理位置的中心分别作为各所述候选居民小区对应的目标地理位置;
将与所述常驻服务小区的基站之间的距离最短的目标地理位置对应的候选居民小区作为所述待识别用户居住的居民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识别用户居住的居民小区,对所述常驻服务小区的覆盖区域范围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420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