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居住地理位置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24203.3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3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施洋;石世磊;沈灵翔;刘心宇;徐岳凡;徐承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1 | 分类号: | H04W4/021;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20006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居住 地理位置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居住位置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待识别用户对应的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访问多个应用产生的应用层数据,并按照预先设置的地理位置信息识别模型从各应用对应的应用层数据中提取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多个地理位置;采集待识别用户对应的终端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服务小区驻留参数信息,并根据服务小区驻留参数信息按照预设常驻服务小区识别模型获取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常驻服务小区;根据地理位置和常驻服务小区确定待识别用户居住的居民小区。所述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提高了用户居住位置定位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居住位置的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用户的居住位置常常是用户停留时间较长的位置,对于该位置的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高,要提高用户居住位置的通信覆盖质量,就需要对用户的居住位置进行定位,因此,对于用户居住位置的定位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有技术条件下,常用的定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种:(1)三角定位法,主要利用主服务小区和多个接收功率最强的邻区形成的三角形或多边形,计算中心点,并进行长期加强偏移,获得定位结果;(2)OA定位法,主要通过检测接收信号的场强值,利用已知的信道衰弱模型及发射信号的场强值,估算收发信号点及之间的距离,获得多个距离值,通过距离方程组计算定位结果;(3)多点定位法,一般利用主服务小区和邻区形成的多边形,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图形区域内形成多个参考点,利用传播模型计算顶点小区信号到达参考点的强度及信号特征,来确定目标更接近于那个参考点,将该参考点作为定位结果。但是,现有的传统定位方法均存在定位误差较大的问题。
因此,提出一种方法提高用户居住位置定位的准确性是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居住位置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居住位置的识别方法及装置,包括:
采集待识别用户对应的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访问多个应用产生的应用层数据,并按照预先设置的地理位置信息识别模型从各所述应用对应的应用层数据中提取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多个地理位置;
采集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终端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服务小区驻留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服务小区驻留参数信息按照预设常驻服务小区识别模型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常驻服务小区;
根据所述地理位置和所述常驻服务小区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居住的居民小区。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居住位置的识别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采集待识别用户对应的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访问多个应用产生的应用层数据,并按照预先设置的地理位置信息识别模型从各所述应用对应的应用层数据中提取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多个地理位置;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终端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服务小区驻留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服务小区驻留参数信息按照预设常驻服务小区识别模型获取所述待识别用户对应的常驻服务小区;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理位置和所述常驻服务小区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居住的居民小区。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其中:
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4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