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锗单晶的生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9251.1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狄聚青;朱刘;尹士平;胡智向;刘运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先导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29/08 | 分类号: | C30B29/08;C30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51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速 生长 控制晶体 锗单晶 等径生长 降温过程 放肩 引晶 收尾 结晶性能 手动控制 原料熔化 真空氛围 逐步增加 成品率 抽真空 多晶 熔体 温场 籽晶 制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锗单晶的生长方法,该生长方法将原料熔化为熔体,然后抽真空,在真空氛围下利用籽晶在一定的温场梯度下经过引晶过程、放肩过程、等径生长过程、收尾过程、降温过程形成锗单晶;引晶过程中,控制晶体拉速为5‑10mm/h;控制晶体生长速度为10‑30g/h,晶体直径为20‑30mm;放肩过程中,维持拉速在0.1‑0.3mm/h,控制晶体生长速度由10‑30g/h逐步增加到500g/h;等径生长过程中,维持拉速在0.1‑0.3mm/h,控制晶体生长速度为500‑2000g/h;收尾过程中,手动控制拉速,拉速在10‑100mm/h;降温过程中,拉速为0,降温速率为20‑50℃/h。本发明锗单晶的生长方法,所制备得到的晶体尺寸大、结晶性能良好、成品率较高,且晶体无开裂、多晶等缺陷,推广该方法,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晶体生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锗单晶的生长方法。
背景技术
锗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晶体管及各种电子装置,是第一代晶体管材料。锗在红外光学领域的年消费量占所有领域消费量的20-30%,主要作为红外光学系统中的透镜、棱镜、窗口、滤光片等的光学材料。近些年,在红外光学和半导体材料的强劲需求刺激下,我国锗生产技术能力提升迅速,目前国内企业已经能够生产光纤级、红外级、太阳能级锗系列产品。
目前锗单晶的生长方法主要有单晶提拉法、水平布里奇曼法和VGF法三种。其中,单晶提拉法是最常用的锗单晶生长方法,具有长晶过程可视化、成品率高、晶体生长自动化程度高、晶体与坩埚不接触,避免了坩埚寄生成核等缺陷的产生。但同时,提拉法要求坩埚直径在晶体直径的2倍以上。因此,提拉法难以生长具有较大尺寸的锗单晶。水平布里奇曼法具有晶体生长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晶体为D型,利用率低,难以生长较大尺寸的锗单晶。VGF法的晶体直径与坩埚相同,理论上可以生长较大尺寸的锗单晶。但这种方法坩埚与晶体相接处,容易寄生成核,此外,VGF法生长的晶体多为凹界面,难以保证晶体成品率。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锗单晶的生长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锗单晶的生长方法。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锗单晶的生长方法,该生长方法将原料熔化为熔体,然后抽真空,在真空氛围下利用籽晶在一定的温场梯度下经过引晶过程、放肩过程、等径生长过程、收尾过程、降温过程形成锗单晶;引晶过程中,控制晶体拉速为5-10mm/h;控制晶体生长速度为10-30g/h,晶体直径为20-30mm;放肩过程中,维持拉速在0.1-0.3mm/h,控制晶体生长速度由10-30g/h逐步增加到500g/h;等径生长过程中,维持拉速在0.1-0.3mm/h,控制晶体生长速度为500-2000g/h;收尾过程中,手动控制拉速,拉速在10-100mm/h;降温过程中,拉速为0,降温速率为20-50℃/h。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晶体总重量为原料总重的0.5~1.5%即进入引晶过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剩1.5-2.5%的原料时即进入收尾过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场梯度为2~5℃/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放肩过程将形成晶体肩部,籽晶与晶体肩部的夹角为60~9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引晶过程、放肩过程、等径生长过程、收尾过程、降温过程均在真空气氛下进行,真空气氛气压值不超过0.001Pa。
本发明锗单晶的生长方法,所制备得到的晶体尺寸大、结晶性能良好、成品率较高,且晶体无开裂、多晶等缺陷,推广该方法,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先导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先导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92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