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机车车辆轮对的除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1576.3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0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郭爱华;张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贝尔纳德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C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51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机车车辆 轮对 除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机车车辆轮对的除锈方法,涉及铁路机车车辆轮对除锈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粗磨:采用砂轮磨床对轮对进行磨削,去除轮对表面存在的锈蚀层和脱层缺陷;b、中磨:中磨采用车床和砂带组合的方式对轮对进行磨削,轮对表面出现少面积金属光泽时停止;c、精磨:采用抛丸工艺对轮对进行全方位的除锈,当轮对表面均呈现金属光泽时,停止抛丸机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机车车辆轮对除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机车车辆轮对的除锈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机车车辆的轮对是机车车辆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部分,它由左右两个车轮牢固地压装在同一根车轴上所组成。轮对的作用是保证机车车辆在钢轨上的运行和转向,承受来自机车车辆的全部静、动载荷,把它传递给钢轨,并将因线路不平顺产生的载荷传递给机车车辆各零部件。此外,机车车辆的驱动和制动也是通过轮对来实现的。轮对是铁路机车车辆上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也是关系列车行驶安全的最关键的控制点之一。如果一台机车或车辆的轮对出现质量问题,则会造成列车掉线、出轨或颠覆等重大恶性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在铁路机车车辆的检修过程中,对轮对的检修质量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目前,通常的机车车辆对轮对的检修工艺为,先将轮对上所安装的滚动轴承拆下,对轮对进行除锈和清洗后,对轮对的车轴和车轮进行数次各种方法的探伤,然后再进行其他方面的检修,由此看来,对轮对的探伤是发现轮对质量缺陷的关键步骤之一,而要想取得理想的探伤效果,对轮对整体除锈和清洗是极其重要的前提。由于轮对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除与钢轨接触的踏面和轮缘外,其余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锈蚀,锈蚀的存在会对探伤造成严重的干扰,使探伤的准确度大为下降。
目前,对轮对的除锈方法主要是机械除锈法,其主要过程是:将轮对滚入除锈机内,使轮对落入转轮器上,由转轮器带动轮对做原地轴向滚动,同时,由除锈机伸出的悬臂钢丝刷紧压在轮轴上高速旋转并做横向移动,依靠钢丝刷与轮轴间的高速摩擦将附着在轮轴上的锈污刷下,达到除锈的目的,但由于车轮的两个侧面均为曲面,钢丝刷无法达到,所以只能对车轴进行除锈处理,而无法完成对车轮的除锈处理,留下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轮对进行较完全的除锈。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机车车辆轮对的除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粗磨:采用砂轮磨床对轮对进行磨削,去除轮对表面存在的锈蚀层和脱层缺陷;
b、中磨:中磨采用车床和砂带组合的方式对轮对进行磨削,轮对表面出现少面积金属光泽时停止;
c、精磨:采用抛丸工艺对轮对进行全方位的除锈,当轮对表面均呈现金属光泽时,停止抛丸机工作。
技术效果:本发明首先采用粗磨将轮对表面的大部分锈蚀层和脱层缺陷除去,粗磨过程中采用砂轮磨床对轮对进行磨削,可以较顺利的去除掉粘附在轮对上的锈蚀层和脱层缺陷,然后进入对轮对进行中磨,采用车床和砂带的组合,可以对轮对进行较精准的打磨,在对轮对进行除锈的同时避免了对轮对造成损坏,经过中磨步骤后,可以将轮对上附着的易去除的锈蚀层和脱层缺陷除去,然后进入到抛丸机内,轮对进入到抛丸机内后,启动抛丸机,丸料对轮对表面进行抛丸处理,虽然轮对的侧面是曲面,在粗磨和中磨步骤中无法对侧面进行打磨,但是丸料可以对侧面进行打磨,将侧面的锈蚀层去除,另外,丸料可以将粗磨和中磨步骤中无法去除的锈层去除,本发明采用粗磨和中磨主要对轮对的轮面进行除锈处理,采用抛丸工艺主要对轮对两侧进行除锈处理,同时可以将轮面上残留的锈层去除,本发明可以对轮对进行全方位的除锈,可以较完全的去除轮对上的锈迹。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的,粗磨时,控制磨床转速为250 转每分钟,砂轮的砂带型号为GXK51—260—P—P2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贝尔纳德铁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贝尔纳德铁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15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