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中医望诊的面色检测和脸型识别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9713.8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1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君;纪岱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中医 望诊 面色 检测 脸型 识别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中医望诊的面色检测和脸型识别设备。本发明对采集到的患者面部照片进行面部颜色、光泽和脸型进行自动定量和定性分析,实现中医望诊信息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辅助中医临床诊断,提高中医面诊信息判别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云计算与智能学习对结果进行校准,为中医诊断提供数字化和可视化的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中医望诊的面色检测和脸型识别设备,用于中医望诊临床诊断,并使用智能学习分析校准结果,为中医诊断提供数字化和可视化的结果。
背景技术
中国传统中医诊断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望,闻,问,切,又称“四诊”。面诊是望诊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面部图像中包涵很多重要的临床信息,如根据中医五脏配五色的理论,观察面部青、赤、黄、白、黑五种色泽的变化对脏腑病证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传统的望诊信息采集主要依赖于医生主观的定性观察和临床经验,存在主观依赖性强和可重复性差等不利因素,而且非常不便于留下病症的记录。传统的面色诊法主要是通过医生直观目测面色、语言描述和经验辨析面色,其诊断结果既受医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诊断技能等主观因素的限制,又受光线、温度等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临床上缺乏恒定的客观评价标准。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地制约了面诊研究与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该问题,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中医面诊客观化进行研究,实现中医诊断的客观化和标准化,促进中医诊断理论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医望诊的面色检测和脸型识别的系统,旨在对采集到的患者面部照片进行面部颜色、光泽和脸型进行自动定量和定性分析,实现中医望诊信息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辅助中医临床诊断,提高中医面诊信息判别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云计算与智能学习对结果进行校准,为中医诊断提供数字化和可视化的结果。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用于中医望诊的面色检测和脸型识别设备包括设备本体、面色检测和脸型识别分析系统;
所述的设备本体包括暗室箱、头部定位设备、光源、高分辨率拍摄设备;
光源采用冷光LED灯带,设置在暗室箱内的各边沿位置;
暗室箱内设有反光组件,其中反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反光层,点光源通过反光组件的漫反射形成面光源,从而在暗室箱内部形成了一个近似自然光的柔和且稳定均匀的拍摄环境。
暗室箱的两侧分别开有一通孔,作为面部观察窗和拍摄窗口;暗室箱内部的面部观察窗边沿设有三个定位点A、B、C,其中定位点A位于面部观察窗中心所在竖直线上,且位于面部观察窗的上方,用于标定使用者的额头;定位点B、C分别位于面部观察窗的左右两侧,两点所在直线与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直线重合;同时暗室箱内部的面部观察窗四周设有四个颜色比对点,分别是设有红色颜色对比点、绿色颜色比对点、蓝色颜色比对点、白色色泽对比点;
拍摄窗口的暗室箱外侧设有高分辨率拍摄设备;拍摄设备的镜头伸入拍摄窗口,获取对面面部观察窗处的面部照片,且该照片包含三个定位点A、B、C与四个颜色比对点;
面部观察窗的暗室箱外侧设有头部定位设备;头部定位设备包括水平调节装置、垂直调节装置、用于固定头面部的下颚托;水平调节装置的一端与暗室箱的下方连接,另一端与垂直调节装置的一端连接;垂直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与下颚托的下方连接;水平调节装置与垂直调节装置垂直设置。水平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定位装置的水平位置,垂直调节装置用于调节下颚托的高度,根据暗室箱上的定位点A、B、C,通过水平调节装置和垂直调节装置将头面部调整至所需的位置。
作为优选,在暗室箱的面部观察窗和头部定位设备上粘附软质材料,用于防止割伤。
面色检测和脸型识别分析系统包括望诊信息采集模块、中医望诊检测模块;
所述的望诊信息采集模块包括拍摄设备驱动模块、人脸照片采集模块、面部图像分割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97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