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乒乓球捡球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0232.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0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花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47/02 | 分类号: | A63B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智能 乒乓球 捡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乒乓球捡球机。
背景技术
一般在单人做乒乓球训练时,都会通过发球机进行训练,发球机上设置有储球筒,在进行训练时需要向储球筒内加入足量的乒乓球,这就需要在人打出乒乓球球后需要进行回收,现在普遍的回收方式是设置护网,护网挡住乒乓球后将乒乓球引导到最低点进行回收,或者对地面进行改造,改造成向中间某处凹陷的形式,乒乓球落地后,向凹陷处集中,最后对乒乓球进行回收。但是这种方式局限性和施工量都太大,不利于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捡球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乒乓球捡球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包括壳体、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的检测装置包括红外检测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的红外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顶部,超声波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外侧面上,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滚轮,还包括捡球装置,所述的捡球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下端的集球装置、设置在壳体上部内的集球仓和连接集球装置与集球仓的输送装置。
为了便于设置捡球装置,本发明所述的集球装置包括集球筒和设置在集球筒内部的螺旋板,所述的集球筒包括两个圆形的侧板和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连接杆,所述的螺旋板转动设置在连接杆上且位于两个侧板之间,所述的侧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容纳乒乓球通过的孔隙,两个侧板边缘之间设置有若干弹性连接绳,所述的弹性连接绳沿侧板的周向分布,相邻弹性连接绳之间的间隙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所述的连接杆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的螺旋板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的输送装置位于集球筒长度方向的一侧,输送装置包括U型的输送腔、设置在U型输送腔内的输送链、支撑输送链转动的链轮,所述的链轮设置在输送腔的上侧,所述的输送链上间隔设置有输送板,所述的输送板的直径与输送腔的横截面相匹配,所述的输送腔靠近集球筒的一侧设置有入球孔,当侧板在转动的过程中,侧板上的空隙存在与入球孔对应的状态;所述的集球仓位于集球筒的上侧,所述的输送腔的上端设置有出球孔,所述的输送腔通过出球孔与集球仓连通,所述的出球孔设置在集球仓的上部,所述的集球仓的上部设置有转出装置,所述的转出装置包括转出通道、绕线轮和驱动绕线轮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的转出通道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内侧面与集球仓的外表面相匹配,所述的集球仓的下部设置有转出口,弧形板的一端铰接在转出口的下部,所述的绕线轮设置在集球仓的上部,所述的绕线轮通过绕线连接在弧形板的另一端。
为了便于输送板能够在输送腔内滑动,本发明所述的输送板包括两块夹板和位于两块夹板之间的环形橡胶垫,所述的环形橡胶垫固定在两块夹板之间,所述的两块夹板的直径小于输送腔的内腔直径,所述的环形橡胶垫的直径大于输送腔的内腔直径1-2mm。
为了便于乒乓球在到达出球孔处时,能够自动滚落到集球仓中,本发明所述的输送板所在的平面与输送链所在的平面呈一定的夹角,当输送板转动到设置出球孔的一侧时,所述的输送板靠近出球孔的一侧低于输送板远离出球孔的一侧。
为了便于将乒乓球挤入到集球筒中,本发明所述的位于下极限位置的弹性连接绳距离地面的高度为乒乓球直径的1/4-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捡拾乒乓球时,捡球机向靠近乒乓球的方向移动,捡球筒为逆时针转动,当碰到乒乓球时,捡球筒会推动乒乓球向靠近壳体的方向移动,随着捡球筒的转动的过程中,乒乓球撑开弹性连接绳被压住到捡球筒内,捡球筒内转动的螺旋板推动乒乓球沿螺旋板的长度方向向靠近输送装置的方向移动,随后通过入球孔进入输送腔中,输送腔内的输送链循环转动,输送板推动乒乓球向上移动,到达出球孔时,乒乓球滚动掉落在储球仓内。本发明的捡球机能够自动实现捡球和将球转移到发球机的储球桶内,大大节省了人力,同时也节省了人工捡球耗费的大量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螺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输送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输送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转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乒乓球转出时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1、壳体,2、侧板,3、螺旋板,4、弹性连接绳,5、滚轮,6、链轮,7、输送链,8、出球孔,9、输送腔,10、入球孔,11、输送板,12、绕线轮,13、绕线,14、弧形板,15、转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花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花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0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