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振器贮油缸压槽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0624.3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6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浩;王恒;鲁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4744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腔 凸模 凸模固定板 上模板 芯棒 减振器贮油缸 导向通孔 模腔通孔 压槽模具 下模板 对称设置 精准定位 拉杆螺钉 上表面 下表面 上端 弹簧 下端 配合 压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器贮油缸压槽模具,包括下模板、芯棒、凸模和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表面设置有模腔和支座,所述模腔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模相配合的导向通孔,所述模腔内设置有与所述芯棒相配合的模腔通孔,所述芯棒一端与所述支座相连,另一端置于所述模腔通孔内,所述上模板下表面设置有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固定板与所述凸模上端相连,所述凸模下端置于所述导向通孔内,所述凸模固定板和所述模腔之间对称设置有弹簧,所述上模板和模腔通过拉杆螺钉相连。本发明可通过多重导向,精准定位,提高压缩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器贮油缸压槽模具。
背景技术
一般车用减振器的贮油缸的加工要经过外表压缩过程等主要工序,以满足减振器装车需要,但现有的压扁模具不能精准定位,出现贮油缸压缩质量不高,而且凸模使用寿命不长等问题。
贮油缸短管打扁模具(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202377379U),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支撑座,支撑座上水平开设有通孔,支撑芯棒插入该通孔中,端部通过垫圈与支撑座固定,支撑芯棒外套装有固定套,固定套内壁与支撑芯棒外壁之间有间隙,支撑座顶部设置导向块,导向块上有导向孔,导向孔正上方对应有凸模块,凸模块通过连接板与油压机连接。该模具凸模块与导向孔分离,在使用时需要核对凸模块和导向孔的位置是否对照,若凸模块和导向孔位置有偏差,则可能导致压模失败,不便于压缩的精准定位;贮油缸只固定了一端,压缩位置的两侧易因受力不均,产生变形,影响贮油缸压缩质量,同时该装置不能调整贮油缸的压缩位置与靠近支撑座一端的距离;凸模块通过螺钉与连接板相连,容易使凸模块受损变形。
减振器贮液筒压槽工装(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201880771U),包括模柄、底板,在模柄上固连有凸模,在底板上固设有铰轴座、定位座和垫块,一定位柱的一端通过铰轴与铰轴座连接,在定位座上固连有定位板,定位板设有纵向通漕,定位柱设有与凸模对应的凹槽,定位柱的另一端放置于垫块上,在定位柱上还设有定位台肩,与铰轴座相邻的定位柱和底板的端部均设有螺栓,两螺栓通过弹簧相连。该压槽工装操作油压机使得模柄和凸模下行,凸模接触贮油缸后保压一定时间,再操作油压机使得模柄和凸模上行,最后通过绕铰轴抬起定位柱,取出贮油缸,通过弹簧便于定位柱抬起后的复位;使用时,需要人工调整底板的位置保证凸模对准定位板的通漕,降低了生产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振器贮油缸压槽模具,可通过多重导向,精准定位,提高压缩的效率和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减振器贮油缸压槽模具,包括下模板、芯棒、凸模和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表面设置有模腔和支座,所述模腔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模相配合的导向通孔,所述模腔内设置有与所述芯棒相配合的模腔通孔,所述芯棒一端与所述支座相连,另一端置于所述模腔通孔内,所述上模板下表面设置有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固定板与所述凸模上端相连,所述凸模下端置于所述导向通孔内,所述凸模固定板和所述模腔之间对称设置有弹簧,所述上模板和模腔通过拉杆螺钉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模腔包括下模腔和与所述下模腔配合的上模腔,所述下模腔上表面和上模腔的下表面组成了模腔通孔,所述下模腔和上模腔通过导柱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导柱包括第一导柱和与所述第一导柱直径大小不同的第二导柱,所述第一导柱下端与所述下模板相连,上端穿过所述下模腔靠近一端且位于所述模腔通孔前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导柱下端与所述下模板相连,上端穿过所述下模腔靠近另一端且位于所述模腔通孔后侧的位置,所述上模腔套装在所述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芯棒靠近所述支座左侧壁的位置套装有调整垫。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和凸模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凸模垫板,所述凸模固定板上设置有凸模固定孔,所述凸模上端嵌入凸模固定孔中并与所述凸模垫板下表面相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未经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06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