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温度阵列传感器及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4614.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1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任天令;庞于;靳腹华;杨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7/22 | 分类号: | G01K7/22;G01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温度 阵列 传感器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温度阵列传感器及监测系统,热敏电阻测量点、金属电极引线和柔性基底层,多个热敏电阻测量点在柔性基底层的上表面呈阵列排布,每个热敏电阻测量点为将金属半导体材料溅射在柔性基底层的上表面形成的区域;每个热敏电阻测量点的下表面引出多条金属电极引线,热敏电阻测量点的上表面和柔性封装层贴合。本发明能实现多点测量温度且灵敏度高,体积小,制造简便;能实现可穿戴,便于保存、携带与运输,适于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柔性温度阵列传感器及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体温为医生提供了患者相关的生理信息,因此作为医疗诊断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受到重点关注。特别是对于实现人体温度持续监测,随时掌握病人温度变化情况,对于及时治疗和用药有重大的医学意义。另外,对于儿童或长期患病者在家里进行体温监测,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健康状况的变化,提前做出预防性措施。
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为水银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和红外温度计等。水银温度计主要由于存在水银泄漏的风险容易对人体产生二次伤害,反应时间长,需要手动固定测量。红外温度计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而精度较低,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能持续检测。
目前采用可弯曲柔性热敏电阻式温度计,能对人体温度长期持续测量,满足穿戴需求,一般的热敏电阻温度计单点测量的方法容易受到偶然因素影响,测量结果不准确,可能对最终的诊断产生较大的影响;且一般通过涂覆法制作热敏电阻温度计,使得热敏电阻传感温度计薄膜较厚也不均匀,使得热敏电阻温度计灵敏度较低,不适于温度变化较小的环境测量;不适于用作穿戴式体温测量场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热敏电阻温度计多采用涂覆法制作而使得不适于温度变化较小的环境测量,同时多采用单点测量使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温度阵列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测量点、金属电极引线和柔性基底层,多个互相分隔的热敏电阻测量点在柔性基底层的上表面呈阵列排布,每个热敏电阻测量点为将金属半导体材料溅射在柔性基底层的上表面形成的区域;每个热敏电阻测量点的下表面引出多条金属电极引线。
优选地,本柔性温度阵列传感器还包括:柔性封装层,柔性封装层与热敏电阻测量点的上表面贴合。
优选地,柔性基底层为聚甲基二硅烷、聚亚酰胺、耐高温聚酯或聚对二甲苯;柔性基底层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柔性基底层厚度为0.05-0.5mm。
优选地,热敏电阻测量点为钒氧化物、Mn-Co-Ni-O系过渡族金属氧化物、Co-Mn过渡金属氧化物、Mn-Co-Ni-Cu-O金属氧化物;热敏电阻测量点为圆形、方形、之字形或正弦形。
优选地,金属电极引线通过粘贴或印刷的方式从热敏电阻测量点的下表面引出并与柔性基底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金属电极引线的直径为0.01-0.05mm;金属电极引线为铝、铜、金或银。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本柔性温度阵列传感器的柔性温度阵列监测系统,包括:柔性温度阵列传感器、外围柔性电路和信号接收与显示设备,外围柔性电路分别与柔性温度阵列传感器和信号接收与显示设备连接,
柔性温度阵列传感器,用于采集多个热敏电阻测量点的温度值,并传输给外围柔性电路;
外围柔性电路,用于处理柔性温度阵列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
信号接收与显示设备,用于接收并显示外围柔性电路处理后的温度值,且根据外围柔性电路处理后的温度值实现判断和预警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46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