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茶籽的榨油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9492.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2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马瑞;邢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30B9/06 | 分类号: | B30B9/06;B30B9/26;C11B1/08;C11B1/0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刘兴华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榨油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油茶籽的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有冷藏室(1)、粉碎室(2)、加热室(3)、榨油器(4)及滤油箱(5),所述冷藏室(1)设置在粉碎室(2)的上方,粉碎室(2)的出料口与加热室(3)的进料口连接,加热室(3)的出料口设置在榨油器(4)的上方,榨油器(4)的底部出口与滤油箱(5)进料口对接;
所述加热室(3)内设有旋转轴(301),旋转轴(301)外均布有加热棒(302),加热室(3)上还设有排汽阀(303);
所述榨油器(4)设有漏斗状挡板(401)、多个漏斗状布料层(402)、弹性隔挡块(403)、挤压块(404)、加压机构(405)、旋转机构(406)、滤油网(407),漏斗状挡板(401)底部设有出油口,漏斗状布料层(402)的底壁上对称设有至少两个弹性隔挡块(403),其底部中心设有滤油网(407),多个漏斗状布料层(402)相互叠加后设置在漏斗状挡板(401)内,所述挤压块(404)呈锥形,设置在最顶端漏斗状布料层(402)内,所述加压机构(405)和旋转机构(406)均与挤压块(404)的顶端连接;
所述滤油箱(5)设有箱体(501)、过滤层(502)、出油口(503)及出渣口(504),所述箱体(501)内由过滤层(502)分隔为两个区域,两个区域的底部分别设有出油口(503)和出渣口(504),滤油箱(5)的进料口与出渣口(504)所在区域顶部对接;
所述漏斗状布料层(402)由铁质材料制成,所述挤压块(404)具有磁性;
所述加热棒(302)呈螺旋状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的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302)轴心线与旋转轴(301)轴心线的夹角为60~9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的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隔挡块(403)的初始厚度为5~1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的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口(504)所在区域的箱体(501)顶部设有密封盖。
5.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的榨油装置的榨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油茶籽置于冷藏室(1)中,于-5℃~0℃条件下冷藏24~36h;
步骤二:将步骤一冷藏过的油茶籽加入粉碎室(2)中粉碎成颗粒状;
步骤三:将步骤二粉碎后的油茶籽粒加入加热室(3),于80~100℃条件下搅拌加热3~5h;
步骤四:将步骤三加热后的油茶籽粒加入榨油器(4)中进行挤压榨油,析出的茶籽油由榨油器(4)底部出口导入滤油箱(5)中;
步骤五:将步骤四导入的茶籽油经滤油箱(5)中过滤层(502)过滤后,所得成品油由出油口(503)导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茶籽的榨油装置的榨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于-2℃条件下冷藏30h。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茶籽的榨油装置的榨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颗粒状油茶籽的粒径为1~3mm。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茶籽的榨油装置的榨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于90℃条件下搅拌加热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949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测压功能的顶驱IBOP
- 下一篇:安全型压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