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下仿野生生态栽培桑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1566.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6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程俊文;魏海龙;贺亮;杨少宗;胡传久;王建功;王星晨;方锦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杭州千岛湖桑之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60;A01G18/66;A01G18/7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郭小丽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下 野生 生态 栽培 方法 | ||
1.一种林下仿野生生态栽培桑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菌棒的制备:将所选阔叶树的树干或树枝条切段得到段木,段木长度为15cm-20cm,段木含水量为30%-50%,削平截面,直径15cm-25cm的段木直接使用,细的段木扎成直径15cm-25cm的段木捆,在直径15cm-25cm的段木或段木捆的两头铺上由玉米粉、麦麸、杂木屑、养心菜粉、石膏粉组成的护理料,将栽培基质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密封并灭菌,再采用桑黄栽培种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入培养室内避光培养,温度20℃-30℃,湿度40%-60%,培养20天-30天;所述桑黄采用桑黄Inonotus sanghuang菌株;所述栽培基质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阔叶树种段木81%、玉米粉3%、杂木屑6%、麦麸4%、养心菜粉4%和石膏粉2%;
(2)林地选择:选用自然林或者人工林;
所述自然林所具备的条件为:远离污染源,没有病虫害,林地土壤类型为沙质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中的一种或多种,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在1cm-20cm,土壤pH在5-8,海拔在100m-1000m,林地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林缘空旷处中的一种或多种,林地坡度在1°-45°,背风向阳,郁闭度在0.6-0.9,株数密度在1000株/公顷-3000株/公顷,通风排水性能好,林地周围有洁净的水源;
所述人工林所具备的条件为:海拔100米至1000米,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坡度平缓,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的砂质壤土或壤土;3年生-5年生的杉木树人工商品林幼林地,杉树林株行距为1.67米×2米,郁闭度0.3至0.5;或3年生-4年生高脂松人工商品林幼林地,其株行距为1.5米×2米,郁闭度0.3至0.5;
(3)种植季节安排: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决定桑黄的菌种制作、菌棒生产、林地种植的时间;
(4)林下栽培:去除林下枯枝落叶层和浅层腐质殖,挖深度与所述聚乙烯塑料袋袋体长度等同的凹畦,将浅层腐殖质与林中土壤按质量比1:1-3混合均匀,平铺在凹畦内,将凹畦填至与林地坡面齐平,将菌棒上离菌棒底面1cm-4cm的塑料袋环割掉并去除,然后将菌棒底面朝下保持直立埋入凹畦内,埋入深度为菌棒总长度的三分之二至五分之四,相邻菌棒之间的间距为10cm-12cm,菌袋顶部的通气口用盖子拧紧;培养3天-20天后,在菌棒离地面4cm-6cm的上方开口;
(5)水分管理:出芝期间林地中空气湿度以85%-95%为宜;
(6)采收:当桑黄子实体由黄色变成褐色或深褐色时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聚乙烯塑料袋的袋体直径为15cm-25cm,长度为25cm-4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阔叶树的树种为桑树、杨树、栎树阔叶树种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自然林中,所述林地植被类型选用天然的油茶林,竹林,杂木林,由马尾松、杉木中的一种或多种与栎类树、木荷、枫香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构成的混交林四者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杭州西部山区,于当年1月-3月制作菌种,当年4月-8月制作菌棒,当年9月菌棒进林地排场,出菇期在当年10月份-来年12月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开口是在菌棒的侧面设置十字交叉划口、弧形口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交叉划口长度1cm-5cm,深度1mm-8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交叉划口的数量为4-8个;所述弧形口开的数量为2-4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定时或实时监测,空气湿度偏低时进行适度灌溉:早晚采用雾喷或微喷,使水分渗透到地面泥土1cm-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杭州千岛湖桑之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杭州千岛湖桑之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15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冷装配的磁力吸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磷化除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