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6375.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6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姜志远;王羽;王雪妍;刘成凯;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51/20 | 分类号: | C07D251/20;C07D401/12;C07D401/14;C07D403/12;C09K11/06;H01L51/0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发光材料 式( 1 ) 制备方法和应用 蒽类化合物 耐热性 电致发光器件 电子传输性能 有机光电材料 连接结构 长寿命 高效率 三嗪 修饰 制备 对称 | ||
本发明涉及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发光材料是非对称蒽与电子传输性能好的三嗪相连接结构,通过对含蒽类化合物结构进行修饰,从而使包含式(1)所示的含蒽类化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具备较高的亮度、较好的耐热性、长寿命及高效率等特点。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原料易得,工艺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EL)一般由两个对置的电极和插入在该两个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发光化合物组成。电荷被注入到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形成的有机层中,以形成电子和空穴对,使具有荧光或磷光特性的有机化合物产生了光发射。
对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是从1950年Bernose对含有有机色素的高分子薄膜施加高电流电压观测到的。1965年,Pope等人首次发现了蒽单晶的电致发光性质,这是有机化合物的首例电致发光现象。为了制作效率高的有机发光器件,研究者逐渐把器件内有机物层的结构从单层变为多层结构。把EL器件设计为多层结构是由于空穴和电子的移动速度不同,适当的设计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提高了空穴和电子的传输效率,使器件中空穴和电子达到均衡,从而提高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有机发光材料是非对称蒽与电子传输性能好的三嗪相连接结构,可用做电子传输材料,提高了发光效率和发光亮度,从而极大的改善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各方面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其结构式如式(1)所示:
式中,R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稠环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X1为N或C、至少一个为N,X2为N或C。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R为碳原子数为6-18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碳原子数为10-14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稠环芳基、或碳原子数为3-11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R为碳原子数为7-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碳原子数为1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稠环芳基、或碳原子数为5-1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R为碳原子数为9-11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碳原子数为14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稠环芳基、或碳原子数为10-11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有机发光材料为下列结构中的任意一个:
一种有机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B)所示的胺类化合物,与式(A)所示的卤代物进行取代反应,得到式(1)所示的有机发光材料;
式中,R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稠环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X1为N或C、至少一个为N,X2为N或C;X为I、Br或Cl。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63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