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高电导铜钽复合线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477561.0 申请日: 2017-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8213108B 公开(公告)日: 2020-04-17
发明(设计)人: 梁明;王鹏飞;徐晓燕;李成山;张平祥 申请(专利权)人: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主分类号: B21C37/04 分类号: B21C37/04;B21C23/08;B21C1/02
代理公司: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代理人: 谭文琰
地址: 710016***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强度 电导 复合 线材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电导铜钽复合线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一、将纯钽箔和无氧铜箔叠加后共同缠绕在中心铜棒上,形成密排卷绕的铜箔钽箔复合体;二、将铜箔钽箔复合体装入铜套体进行真空封焊,再经冷等静压处理热挤压加工,得到挤压复合棒,三、进行拉拔加工得复合芯棒;四、定尺裁剪、校直和酸洗后多芯集束装入铜管中,再经过热挤压和拉拔加工,并配以中间退火,得到高强度高电导铜钽复合线材。本发明选用铜箔和钽箔作为原材料,大幅降低了钽的塑性变形程度,显著增加了Cu/Ta界面,充分发挥了钽的高切变模量,高强度优势,进一步提升了线材的力学性能,可适用于高场脉冲磁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线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高电导铜钽复合线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强度高电导铜基复合材料(一般认为,该类材料室温抗拉强度大于900MPa,电导大于70%IACS)是脉冲强磁场的主要导体材料,随着脉冲磁体纪录的不断更替大大推动了该类材料的飞速发展。国际各著名强磁体实验室讨论认为,目前主流的铜铌、铜银材料性能已逐步接近极限,这极大地限制了高场脉冲磁体的进一步提升。学者们在积极探寻新一代铜基复合材料,从而在材料的强度和电导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高强高导增强相选择的考虑因素主要有三个:高切变模量,良好的变形塑性,与铜基体的极小固溶度。在该类铜复合材料中要求增强相有足够的强度,可以经历极大的塑性变形使其由宏观尺度材料转变为纳米芯丝(实现强度的大幅提升),同时要求增强相与铜基体间固溶度较小,尽可能减小增强相对铜基体电导的负面影响(铜银材料由于银的良好导电性可形成共晶组织芯丝对强度、电导都有贡献,此情况除外)。因此,根据此选择依据,研究者们尝试了Nb、Ta、Fe等多种金属作为强化相来提升材料强度同时保持整体电导的稳定性。研究发现,Nb的变形塑性良好,且具有较高切变模量(40GPa),在实践中成功应用于脉冲磁体。Fe的切变模量可达到90GPa,但Fe与Cu基体在高温发生互溶反应,导致材料电导的大幅衰减,而且77K的磁体运行温度导致Fe的严重脆化,这限制了Fe的磁体应用。近年来Ta材料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Ta材料具有较高的切变模量(69GPa),且Cu/Ta之间为典型的FCC/BCC晶体结构,Ta在Cu中的固溶度极小。有研究采用集束拉拔技术制备了Cu-Ta微观复合线材获得了较好的材料力学性能。因此Ta材料发挥高强度优势,有望应用于高场脉冲磁体。

然而,Ta材料的复合线材应用也面临诸多问题。前期实验表明,集束拉拔技术制备Cu-Ta复合材料经过三次多芯集束复合后,材料强度相比Cu-Nb材料提升明显,但四次复合后,即加工真应变接近20,性能却逐渐衰减。这主要是由于Ta芯丝的硬化明显,导致芯丝的断裂和力学性能的降低。因此,选择Ta作为增强相需要控制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同时通过变形获得纳米尺寸的连续Ta芯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高电导铜钽复合线材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充分发挥钽的高切变模量、高强度优势,制备出高强高导铜钽复合线材,在实现钽材完全纳米化的同时大幅降低了钽的变形程度;本发明还采用纯钽箔和无氧铜箔的紧密接触方式极大地增加了Cu/Ta的界面接触面积,由于界面的增加,将大幅提升材料的界面强化效果,带来了力学性能的提升,并且铜-钽的FCC-BCC的晶体匹配方式非常有利于纳米条带状Ta芯丝的形成,这进一步促进了材料的界面强化以及界面的载荷传递,保证了线材的强度的增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高电导铜钽复合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完全退火态的纯钽箔和无氧铜箔紧密卷绕在无氧铜棒上,得到铜箔钽箔复合体,然后将所述铜箔钽箔复合体装入无氧铜管中,并在铜箔钽箔复合体与无氧铜管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处插入纯铜插棒,所述纯钽箔和无氧铜箔在无氧铜管中的填充率大于9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75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