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谷物杂糖及其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0797.X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4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学斌;马楠;马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纯味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G3/42 | 分类号: | A23G3/42;A23G3/48 |
代理公司: | 银川长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4102 | 代理人: | 陈晓庆 |
地址: | 751100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谷物杂粮 制作工艺 碎米 谷物 糖浆 大麦芽 杂糖 麦芽糖 功能性物质 黑豆 香精 产品口感 混合发酵 冷却凝固 绿色健康 营养物质 原料物质 制作过程 防腐剂 糖水 重量份 色素 熬制 大麦 麻籽 配比 熟制 黄豆 绿豆 模具 小米 成型 发酵 切割 冷却 口味 食用 均衡 浓缩 制作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谷物杂糖,其按重量份包括如下原料:大麦10~20份、碎米100~200份、谷物杂粮30~60份;其中,谷物杂粮选用熟制的谷物,主要为米花、黄豆、黑豆、绿豆、麻籽、小米中的一种;制作工艺包括大麦芽的制作,碎米的处理,大麦芽与碎米的混合发酵,发酵制得的糖水熬制、浓缩成浓糖浆,糖浆于模具中冷却按配比加入谷物杂粮,成型、切割,冷却凝固,即得成品。本发明提高了原料物质种类的多样化和营养物质的丰富与均衡,不仅增加了产品的功能性物质,并且使麦芽糖产品口感和口味都有所提升,适合更多消费者食用。同时,本发明的制作工艺简单,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色素、香精和防腐剂等,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是一种绿色健康的食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谷物杂糖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大麦芽主要含α-及β-淀粉酶(amylase),催化酶(catalyticase),过氧化异构酶(peroxidisomerase)等;另含大麦芽碱(hordenine),大麦芽胍碱(hordatine)A、B,腺嘌呤(ade-nine)胆碱(choline),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D、D、E,细胞色素(cytochrome)C等。因而,利用大麦芽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富含丰富的营养,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等功效。
麦芽糖俗称麦饴糖,是一种营养丰富、简便的食品。传统制作的麦芽糖是利用麦芽中含有的丰富的天然酶类,将原料中的淀粉等物质催化水解,生成以麦芽糖为主的水解产物。但是,现有的麦芽糖口味、营养比较单一,不符合一般消费群体的需求,为此,亟需开发出一种营养、健康和适合更多消费者食用的麦芽糖产品,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营养全面、口味丰富、口感好的谷物杂糖及其制作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谷物杂糖,按重量份包括如下原料:大麦10~20份、碎米100~200份、谷物杂粮30~60份;其中,谷物杂粮选用熟制的谷物,主要为米花、黄豆、黑豆、绿豆、麻籽、小米中的一种。
上述谷物杂糖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精选优质大麦麦粒清洗干净,加冷水浸泡3~5天至发芽,待麦芽生长到长为2~3厘米即得大麦芽,期间每天用清水将大麦麦粒进行淘洗,以降温延续麦芽的生长;
2)将发芽好的大麦芽碾压或粉碎成糊状,备用;
3)原料碎米加冷水浸泡20~30min后,用清水冲洗控干,置于蒸制容器中隔水蒸20~25min至八成熟,备用;
4)将上述糊状的大麦芽与蒸熟的碎米按配比混合均匀,置于发酵罐内进行发酵;
5)待发酵结束后,于发酵物中加入水浸泡4~4.5小时,使糖分充分溶解于水中,并提取糖水;
6)将提取到的糖水于熬制锅中进行熬制,熬制2~3小时后糖水中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然后用搅拌器进行均匀搅拌至糖水浓缩成浓稠状的糖浆,此时糖浆的浓度为95%以上;
7)将熬制成的糖浆平铺于模具中,待糖浆冷却至35~50℃时按配比加入谷物杂粮,成型、切割,冷却凝固,即得成品。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大麦发芽的适宜温度保持在22~25℃之间。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发酵的条件是温度为55~60℃,时间为6~6.5小时。
进一步地,步骤7)中所述熬制成的糖浆先冷却至45~50℃,然后立桩拉扯成中空条状,此时熬制成的糖浆由黄色变为白色,进行成型、切割即得纯麦芽糖。在拉扯的过程中同时采用蒸汽熏蒸拉扯制成条状的糖浆,使成品呈中空状,酥脆性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纯味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宁夏纯味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07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