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牛磺胆酸含量以及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1582.X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4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郭然;娄良;吴黎雄;张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百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兴华粤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45 | 代理人: | 吴剑锋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胆酸 含量 以及 有关 物质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牛磺胆酸含量以及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取牛磺胆酸‑TRC对照品为已知对照品,用稀释剂溶解成对照品溶液,取牛磺胆酸样品用稀释剂溶解为对照品供试品溶液;分别取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峰面积,按照外标法,以无水牛磺胆酸来计算;取中检所对照品胆酸,再用流动相溶解成浓度杂质对照品溶液,取牛磺胆酸样品用稀释剂溶解为浓度样品溶液;分别取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中牛磺胆酸钠和胆酸的峰面积,再按照外标法计算牛磺胆酸样品中有关物质的大小。在同一个液相色谱条件下有效的分离和准确定量检测牛磺鹅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两种极性相差比较大的胆酸类物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牛磺胆酸含量以及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牛磺胆酸(TCA)化学名称为3α,7α,12α三羟基-5β-24胆烷酸-N-牛磺酸,分子式为C26H45NO7S,分子量是515.71。是由胆酸(CA)的羧基与牛磺酸的氨基之间缩水而成的结合型胆汁酸。牛磺胆酸为牛、羊、蛇胆汁中主要胆汁酸,动物胆汁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其性味苦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利胆明目等功效。结合胆汁酸是胆汁镇咳、祛痰和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它是胆汁药理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牛磺胆酸是牛羊胆汁中结合胆汁酸的主要成分,占结合胆汁酸的50%~60%。现有的文献和发明关于高效液相测定牛磺胆酸的含量和其中有关物质大小主要有以下三个文献和发明。
1:“人工蛇胆汁中牛磺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和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29(3),220)
2:“HPLC-CAD法测定蛇胆汁中牛磺胆酸钠的含量”(马婷婷、张亚中、胡冲,金传山,金斌;《药物分析杂志》,2017,37(7),1223)
由于结合型胆酸类物质如牛磺胆酸,以及游离型胆酸类物质如胆酸。这两种类型的胆酸类物质在紫外低波长,末端吸收附近响应值差距非常大,在紫外低波长条件下结合型胆酸类物质响应值是游离型胆酸类物质100倍左右。同时游离型胆酸类物质的极性相对于游离型胆酸类物质来说是非常小的,因此在十八烷基硅胶柱即C18柱的条件下,保留时间非常靠后,该条件下游离型胆酸类物质不出峰。当检测牛磺胆酸样品时,现有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下胆酸等游离型胆酸类物质的响应值和保留时间不符合液相方法验证的要求。因此现有的液相检测方法只能够分析和检测结合型、极性较大的结合型胆酸物质,如牛磺胆酸,而对于其合成原料中的胆酸以及胆酸中的极性较小的游离型胆酸类物质却无法在一个液相色谱条件下分离,因此现有的检测方法大部分是通过薄层色谱法、HPLC-UV、HPLC-ELSD、HPLC-CAD法来检测牛磺胆酸中的胆酸残留。因此对于工业化生产牛磺胆酸的中间产品控制,存在非常大的不便。不能有效、准确的监控牛磺胆酸中胆酸的残留以及牛磺胆酸含量。
故此,现有牛磺胆酸含量以及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有效测定牛磺胆酸中有关物质以及其中胆酸限度的方法,本发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RID检测器来测定牛磺胆酸的全部有关物质和牛磺胆酸的含量。本方法在同一个液相色谱条件下有效的分离和准确定量检测牛磺胆酸和胆酸两种极性相差比较大的胆酸类物质的方法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新的牛磺胆酸含量以及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所述有关物质为牛磺胆酸和胆酸,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取牛磺胆酸-TRC对照品为已知对照品,用稀释剂溶解成浓度为0.1-1mg/ml的对照品溶液,取牛磺胆酸样品用稀释剂溶解为浓度为0.1-1mg/ml的对照品供试品溶液;
B、分别取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中牛磺胆酸的峰面积,按照外标法,以无水牛磺胆酸来计算,HPLC含量不小于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百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百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15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