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树脂纤维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航空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9869.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8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洛阳尖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K7/10;B32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谢湘宁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 玻璃纤维 预浸料 树脂 纤维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航空 飞行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树脂纤维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航空飞行器。该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中环氧树脂的含量为45~60wt%。本申请所改进的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含有较高含量的环氧树脂。通过提高环氧树脂含量,能够增加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之间的浸润面积,减少了复合材料中残存的空气含量,降低了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孔隙率,进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击穿强度,即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树脂纤维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航空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提高复合材料绝缘性能的方法有改变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类型和配比,通过对树脂基体的改性来提高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
由于需要对树脂体系进行改性,研发周期较长、成本高昂,导致复合材料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树脂纤维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航空飞行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树脂纤维复合材料绝缘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该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中环氧树脂的含量为45~60wt%。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树脂纤维复合材料,该树脂纤维复合材料包括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固化膜层,其中,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固化膜层中环氧树脂的含量为45~60wt%。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树脂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设置环氧树脂含量为45~60wt%的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待固化层;在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待固化层上设置排气隔离层,形成待固化体;以及对待固化体进行固化,得到树脂纤维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设置环氧树脂含量为45~60wt%的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待固化层的步骤包括:采用环氧树脂含量为45~60wt%的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制作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待固化层。
进一步地,设置环氧树脂含量为45~60wt%的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待固化层的步骤包括:将环氧树脂含量为30~40wt%的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与环氧树脂胶膜层叠设置,得到环氧树脂含量为45~60wt%的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待固化层,其中,环氧树脂胶膜层中的环氧树脂与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中的环氧树脂种类相同。
进一步地,每2~4层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与一层环氧树脂胶膜层叠设置。
进一步地,环氧树脂胶膜层设置为3~7层。
进一步地,每层环氧树脂胶膜层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为0.1±0.01mm。
进一步地,在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待固化层上铺贴排气隔离层,形成待固化体的步骤包括:在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待固化层上依次铺贴脱模布、隔离膜以及透气毡,形成待固化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航空飞行器,包括树脂纤维复合材料,树脂纤维复合材料为上述树脂纤维复合材料或上述任一种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树脂纤维复合材料。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常用的含量在30~40wt%的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相比,本申请所改进的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含有较高含量的环氧树脂。通过提高环氧树脂含量,能够增加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之间的浸润面积,减少了复合材料中残存的空气含量,降低了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孔隙率,进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击穿强度,即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洛阳尖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洛阳尖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98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