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性能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2283.6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0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朱琳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芯 光纤 测试数据 分析参数 性能分析 自动分析器 存储介质 质量数据 割接 衰耗 测试数据对应 事件位置 分析 重复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性能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光纤割接后的若干纤芯的测试数据;设置分析参数,分析参数用于表征光纤割接后的若干纤芯的质量;依据测试数据与分析参数,将若干纤芯的测试数据分为若干组分别分析,每一组纤芯的测试数据对应一自动分析器,自动分析器分析出对应组的若干纤芯中的事件点与事件位置,结合光纤的理论长度,计算出若干纤芯各自的总衰耗和平均衰耗,以获得对应组的若干纤芯的质量数据;排除质量数据中重复的数据,以获得光纤性能的分析结果。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光纤性能分析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性能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了解传输领域中基础传输介质光纤的质量情况,目前普遍采用OTDR仪表测试和光纤在线监测的方式来实现。通过OTDR仪表可以定量的判断光纤质量的衰耗位置与衰耗大小,该方式通常用于大量备用纤芯测试。通过光纤在线监测的方式可以实时判断光纤故障,定位故障位置,该方式通常用于在用纤芯或少量备用纤芯测试。
对于在用纤芯或少量备用纤芯可以通过光纤在线监测系统实时定位故障位置,可以及时掌握光纤质量情况。光纤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监测纤芯两端接入光纤在线监测设备,当光纤发生中断或者衰耗大于阈值时,系统可以自动的启动测试,对在用纤芯进行实时测试,了解光纤质量情况。对于日常正常情况下的光纤质量,光纤在线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定期轮询的方式,对监测纤芯进行测试,省去人工测试环节,实时掌握监测纤芯质量情况,但硬件成本较高。
此外,对于光纤质量的维护,目前普遍采用代维的方式进行维护,根据代维人员提交的表格形式的光纤质量报告来对代维人员派单,光纤代维人员维护工作结束后,由代维人员对光纤重新进行测试,分析汇总提交表格形式的光纤质量报告。管理人员通过维护前后的两次表格来对代维人员维护工作进行审核,审核结束后完成对代维人员的计费工作。
现有技术方案中对于备用纤芯测试采用的是通过OTDR仪表对备用纤芯逐芯进行测试,对每一芯测试数据通过OTDR仪表自带的分析软件逐条分析,把分析结果填写到Excel表中进行汇总。该种方案分析效率较低,由于每条光纤中包含的纤芯数大约在24~144芯不等,所以每半天能分析1~2条光纤,对于海量光纤的情况,无法做到准确详细的掌握备用纤芯情况,影响新建工程或应急倒纤使用。
对于在用纤芯或少量备用纤芯可以通过光纤在线监测系统实时定位故障位置,可以及时掌握光纤质量情况,但是光纤在线监测系统必须依赖广泛部署的硬件配套设施才能够正常使用。硬件安装的越多,覆盖光纤范围越广,系统才能够真正起到对光纤全纤芯质量管理的作用。但是随之带来的安装与部署成本也会随着光纤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对于光纤质量的维护,由于整个维护工作全部由代维人员提交的excel表来实现代维人员维护质量的考核,excel表形式的数据可视化不强,人工分析效率低,无法及时掌握空闲纤芯质量,且不易发现大数据中隐藏的隐患、及不合格数据,并且全程由代维人员填写与汇报,导致数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经常造成光纤实际质量情况与汇报材料不符的现象,也无法准确的对代维人员维护工作进行准确的考核。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性能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传统的光纤数据分析方式导致的分析效率低、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性能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分析光纤割接后的若干纤芯的测试数据;
设置分析参数,所述分析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光纤割接后的若干所述纤芯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22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