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射式激光光栅位移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6955.0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7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杜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金昌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630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激光 光栅 位移 传感器 | ||
反射式激光光栅位移传感器,采用发散角小于0.3°的平行线偏振光源,由偏振分光棱镜与1/4波片完成入射与反射2路光的分离;光源发散角小于0.3°,平行度高,可以使主光栅与之相对运动的部件间距达到cm量级,偏振分光棱镜与1/4波片对入射与反射2路光分离度高,相互串扰小,因而光电传感器输出信号失真小,而达到提高位移分辨率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射式光栅位移传感器。
背景技术
光栅位移传感器分为透射式与反射式2种,在反射式中光源发出的光入射到主光栅上被反射,后投射过副光栅,射入光电传感器,转化成电信号,之后由电路处理,得出位移数据;目前大都数反射式光栅位移传感器使用LED光源,因为LED光源空间相干性行差,主光栅与副光栅很近,通常在0.06mm以内,CN200610065842中使用半导体激光作为光源,激光空间相干性比LED光源高得多,主光栅与副光栅间距可以提高到cm数量级,主光栅与副光栅平行放置,光源垂直入射,按原路返回,光经过副光栅,再经过移动的主光栅反射,形成明暗变化的反射光,反射光又经过副光栅半数透,最终到达光电传感器,小部分被反射,又被主光栅反射,最终到二次到达光电传感器,这第二反射的光信号叠加在第一次反射的光信号中,形成干扰杂散信号,造成电信号波形失真,降低了传感器位移分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本构造光路见图1(如图1),发散角小于0.3°的平行线偏振光源(如图1中1),偏振分光棱镜(如图1中3),1/4波片(如图1中4),主光栅(如图1中5),副光栅(如图1中6),光电传感器(如图1中8)。
发散角小于0.3°的平行线偏振光源(如图1中1)通常为半导体激光器加汇聚透镜构成,平行线偏振光源(如图1中1)经过偏振分光棱镜(如图1中3),再经过1/4波片(如图1中4)后转化成圆极化偏振光,圆极化偏振光经过主光栅(如图1中5)反射后按原路返回,再次经过1/4波片(如图1中4)后,转化成与入射光线偏振态垂直的线偏振光,再次经过偏振分光棱镜(如图1中3)时被反射,射向副光栅(如图1中6),透射过副光栅(如图1中6)的光最终射入光电传感器(如图1中8),光电传感器(如图1中8)把位移变化量转化成电信号,由相关电路处理后得出位移量。
与CN200610065842相比,本发明中少量被副光栅(如图1中6)反射的光再2次经过1/4波片(如图1中4)后会返回光源,通常会被光源吸收与传输途中散射掉,再次进入光电传感器(如图1中8)的分量极少,不会造成电信号波形失真,有利于提高传感器位移分辨率。
本发明与CN200610065842相比,同样采用高度平行的光源,主光栅(如图1中5)与其它光路部件可以保持较大间距,最高可达cm量级,有助于提高传感器抗干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反射式激光光栅位移传感器原理图,1为平行线偏振光源,3为偏振分光棱镜,4为1/4波片,5为主光栅,6为副光栅,8为光电传感器。
图2为包含有偏光片的反射式激光光栅位移传感器原理图,1为平行线偏振光源,2、7为偏光片,3为偏振分光棱镜,4为1/4波片,5为主光栅,6为副光栅,8为光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发散角小于0.3°的平行线偏振光源(如图1中1)通常为半导体激光器加汇聚透镜构成,还可以是超辐射发光二极管加汇聚透镜构成。
在平行线偏振光源(如图2中1)与偏振分光棱镜(如图2中3)之间增加偏光片(如图2中2),可以提高光源输出的光线偏振度,在副光栅(如图2中6)与光电传感器(如图1中8)之间增加偏光片(如图2中7)可以降低干扰光强度;2处偏光片(如图2中2、7)加入可以降低干扰光强度,减少光电传感器(如图1中8)输出电信号失真,有利于提高传感器位移分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金昌,未经杜金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6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拉手刹状态下的行驶提醒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机器人减速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