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限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98033.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9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胡程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丰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E01F1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地址: | 418000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限高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限高架,包括第一立柱1与框架5,第一立柱1与框架5之间设有横梁6,横梁6一端与第一立柱1转动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框架5上;道路通过第一铰接点7转动连接有摆板8,摆板8位于第一立柱1与框架5之间,摆板8下表面设有以第一铰接点7为圆心的第一弧形齿条10;道路在摆板8下方通过第二铰接点11转动连接有传动板9,传动板9一端设有以第二铰接点11为圆心的第二弧形齿条12,另一端通过拉绳13与横梁6连接,第二弧形齿条12与第一弧形齿条10啮合传动。提供一种对车辆减速效果明显且限高架可以重复利用的智能限高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设施装置,尤其是一种智能限高架。
背景技术
限高架是一种用于桥梁、隧道入口处的门型框架结构,起到保护桥梁、隧道的作用,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而对桥梁、隧道造成破坏;另外,车辆撞击桥梁、隧道也会对车辆及驾驶员造成人身财产伤害。所以对限高架的基本要求是:首先,确保超高车辆不会撞击到桥梁、隧道,防止车辆破坏桥梁和隧道;其次,确保车辆上的人员安全,以及限高架尽可能小的受到损坏。现有技术中的限高架大多采用焊接的形式连接,即限高架都是固定连接在桥梁、隧道的入口处,一旦发生大货车与限高架发生撞击,大货车就会把限高架撞变形,导致抢修人员需要更换一个新的限高架,被损坏的限高架需要被拖到厂房修复或者直接报废掉,即现有技术中的限高架不可以重复利用,损坏率高;而导致限高架损坏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现有技术中的限高架对车辆的减速效果不明显,即现有技术中的限高架不能有效阻止车辆刹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对车辆减速效果明显且限高架可以重复利用的智能限高架。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智能限高架:包括设置在道路两侧的第一立柱与框架,第一立柱与框架之间设有横梁,横梁一端与第一立柱转动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框架上;道路通过第一铰接点转动连接有摆板,摆板位于第一立柱与框架之间,摆板下表面设有以第一铰接点为圆心的第一弧形齿条;道路在摆板下方通过第二铰接点转动连接有传动板,传动板一端设有以第二铰接点为圆心的第二弧形齿条,另一端通过拉绳与横梁连接,第二弧形齿条与第一弧形齿条啮合传动;传动板上远离第二弧形齿条一端滑动连接有顶杆,顶杆上靠近拉绳一端设有用于与拉绳端部连接的凸块,另一端设有凸环,顶杆上套接有缓冲压簧,缓冲压簧位于凸环与传动板之间;框架包括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水平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相互平行,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垂直设置在道路上,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位于道路同侧,且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沿道路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水平杆两端分别与第二立柱、第三立柱上端部连接,水平杆平行于道路设置;水平杆上设有供横梁端部滑动的滑槽,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的连线垂直于道路长度方向;拉绳一端与横梁上靠近水平杆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板上远离第二弧形齿条的端部连接;第二立柱上设有供拉绳穿过的导套,道路在导套下方转动连接有供拉绳绕装的第一滚轮,道路在摆板下方转动连接有供拉绳绕装的第二滚轮,道路在传动板下方转动连接有供拉绳绕装的第三滚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第一弧形齿条位于摆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缓冲压簧一端与凸环抵紧,另一端与传动板抵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丰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亿丰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80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移动的道路隔离锥
- 下一篇:一种绿篱护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