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组份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500956.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1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叶宝;陈余国;林剑;林孝杰;章芬成;潘超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6 | 分类号: | C09J175/06;C08G63/91;C08G63/16;C08G18/76;C08G18/63;C08G18/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组份湿 固化 反应 聚氨酯 热熔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组份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单组份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为接枝聚酯多元醇、聚己二酸‑芳香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芳香酸‑1,4‑丁二醇酯二醇、端羟基液体橡胶改性聚酯多元醇、抗氧剂、异氰酸酯、催化剂和稳定剂的反应产物。本发明不使用增黏树脂,产品粘接的制品剥离强度高,手感好,耐低温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组份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胶黏剂是指在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或异氰酸酯基(-NCO)的胶粘剂,与含有活泼氢的材料,如泡沫塑料、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以及金属、玻璃、橡胶、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着优良的化学粘合力。随着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传统的有机溶剂型胶黏剂被逐渐淘汰,转向发展热熔性和水性胶黏剂。因此,大力开发环保型的热熔性和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成为我国聚氨酯胶黏剂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湿固化反应型胶黏剂作为热熔性聚氨酯胶黏剂中的一种,具有低温热熔、易于涂敷、浸润性好、室温固化、耐热性佳等特点,近来受到行业热捧。申请号为200810047234.6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鞋用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利用端羟基液体橡胶、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增黏树脂和催化剂制备热熔胶,提高热熔胶的耐水解性和物性。申请号为201110423062.X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湿固化硅烷改性聚氨酯热熔机及其制备方法,运用硅烷改性聚氨酯、增黏树脂、增塑剂、降黏助剂、有机硅助剂、无机填料、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制备热熔胶,提高热熔胶的粘接性能。申请号为201410623780.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一种长结皮时间的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运用聚醚多元醇、增黏树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催化剂、硅烷偶联剂、白炭黑制备热熔胶,延长热熔胶的结皮时间。申请号为201510821013.X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改性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运用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对传统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进行改性以获得满意的初粘力。对于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的改性还在持续不断地开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改性的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还是难以避免地使用增黏树脂,含有增黏树脂的热熔胶使用后常影响胶制品的手感和剥离强度,使得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用增黏树脂的单组份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所述单组份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为接枝聚酯多元醇、聚己二酸-芳香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芳香酸-1,4-丁二醇酯二醇、端羟基液体橡胶改性聚酯多元醇、抗氧剂、异氰酸酯、催化剂和稳定剂的反应产物;
所述单组份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各原料的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所述单组份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中NCO含量为2.0%~3.0%。
优选的,
所述单组份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各原料的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所述单组份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中NCO含量为2.3%~2.7%。
所述异氰酸酯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接枝聚酯多元醇为苯乙烯接枝聚己二酸系聚酯多元醇;所述苯乙烯接枝聚己二酸系聚酯多元醇为苯乙烯接枝聚己二酸-乙二醇-1,4-丁二醇酯二醇,数均分子量为1500~3000,固含量为15~35%;
所述聚己二酸-芳香酸-乙二醇酯二醇数均分子量为1000~3000;优选的,所述聚己二酸-芳香酸乙二醇酯二醇中己二酸和芳香酸的摩尔比为3∶1~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5009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