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预付费电表断路器的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1955.2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2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童淑霞;郑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24 | 分类号: | H02H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龚清媛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预付 电表 断路器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预付费电表断路器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预付费电表是一种定量电能表,除了具有普通电能表的计量功能外,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用户需先买电,买电后才能用电,若用完电后用户不继续买电,则自动切断电源停止供电,其中,自动切断电源时就是利用了断路器。断路器是一种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包括短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在预付费电表中通常都会使用断路器,并且利用一个控制电路去控制断路器切断电源。现有的预付费电表断路器的控制电路只能对控制线电压信号进行判断,当控制线电压低于某一电压时,断路器即脱扣。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控制端与电源端的电压是相同的,当电源电压因某种原因而导致失压或骤变时,控制线的电压也跟随降低,导致断路器非正常原因而不是因为电表发出的脱扣信号脱扣。
在预付费电表专用塑壳断路器的应用中,工作电源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现有技术的电源电路的设计中采用的是压敏电阻、二极管、限流电阻等组成。其缺点在于稳压电流无法满足稳压管的实际需求。限流电阻选用过大,无法满足稳压管的正常工作。限流电阻选用过小,则电流会过大,功率值将无法满足长期工作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安全的用于预付费电表断路器的控制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预付费电表断路器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1,电表信号检测电路2,延时开关电路4和脱扣电路3;电源电路1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连接,电源电路1的输出端与脱扣电路3的输入端和延时开关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电路1为后续电路提供电源;所述电表信号检测电路2的输入端分别与电表信号输入端S和电源N相连接;电表信号检测电路2的输出端与延时开关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延时开关电路4的输出端与脱扣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延时开关电路4为脱扣电路提供一定的保持电流;还包括电源电压检测电路5,所述电源电压检测电路5的输入端与电表信号检测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电压检测电路5的输出端与延时开关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电压检测电路5在电源电压欠压时,切断电表信号检测电路2与延时开关电路4的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源电压检测电路5包括三极管Q2和电阻R7;电阻R7的两端并联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并联连接在电表信号检测电路2的输出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延时开关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源电路1包括降压滤波电路和整流电路,降压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连接,降压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脱扣电路3的输入端和延时开关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降压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1,电容C1,电阻R2和电容C2;所述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源N相连接,另一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2和电容C2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源L相连接,另一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整流电路为全波整流桥;所述全波整流桥包括二极管VD1,二极管VD2,二极管VD3和二极管VD4,二极管VD1的负极与二极管V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4的正极与二极管V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3的正极与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2的负极与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3和二极管VD4的中间节点与电源N相连接,二极管VD1和二极管VD2的中间节点与电源L相连接,二极管VD1和二极管VD4的中间节点连接至脱扣电路3,二极管VD2和二极管VD3的中间节点连接至延时开关电路4。
进一步,电源电路1还包括压敏电阻RV2,压敏电阻RV2的两端并联连接在电源L相和电源N相之间。
进一步,所述电表信号检测电路2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7,二极管VD7,二极管VD8,电容C6和稳压管TV1;电阻R17的一端与电表信号输入端S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D8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8的负极经过电阻R18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电压检测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6并联连接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二极管VD7的正极与电源N相连接,二极管VD7的负极与稳压管TV1的正极连接,稳压管TV1的负极与延时开关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19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