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式炉用坩埚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7960.4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5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唐翠兰;杜凯;何小珊;黄景林;陈果;刘艳松;何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L3/04 | 分类号: | B01L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杨长青 |
地址: | 6219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式炉用 坩埚 | ||
1.管式炉用坩埚,其特征在于:包括坩埚槽(1)、坩埚架(2)和上盖(3),所述坩埚槽(1)呈圆弧状且两端封闭,坩埚槽(1)的圆弧角度不超过180°,所述上盖(3)的下边缘设置凸起(4),凸起(4)呈矩形环状,且与所述坩埚槽(1)上表面相适配;所述坩埚槽(1)内放置至少一层所述坩埚架(2),坩埚架(2)的两侧均呈弧形且与坩埚槽(1)弧形内表面相适配,坩埚架(2)上设置多个通孔(5)和/或凹槽(6);并且当坩埚架(2)上设有通孔(5)时,通孔(5)内分别放置小坩埚体(7),小坩埚体(7)呈顶部开口的筒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炉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槽(1)内放置至少两层坩埚架(2),各层坩埚架(2)互相平行;当坩埚架(2)的数量达到3时,各层坩埚架(2)在坩埚槽(1)内等间距分布;所述通孔(5)为圆形,所述凹槽(6)为半球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炉用坩埚,其特征在于:最底层的坩埚架(2)上等间距排列设置半球状的凹槽(6),其他层的坩埚架(2)上等间距排列设置圆形的通孔(5)。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管式炉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扣合于坩埚槽(1)上时,上盖(3)的凸起(4)位于坩埚槽(1)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管式炉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上还设置至少一个排气孔(8)。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管式炉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提环(9)。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管式炉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槽(1)的两端分别设置半圆状的手柄(10)。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管式炉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坩埚体(7)的顶部外边缘具有翻边结构,坩埚架(2)上设置通孔(5),翻边结构的直径大于通孔(5)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796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硒梨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麦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