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式炉用坩埚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7960.4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5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唐翠兰;杜凯;何小珊;黄景林;陈果;刘艳松;何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L3/04 | 分类号: | B01L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杨长青 |
地址: | 6219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式炉用 坩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坩埚,尤其是一种用于高温烧结、高温化学合成等试验生产过程的管式炉用坩埚。
背景技术
坩埚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实验仪器,由耐火材料制成,可用于固体、粉末物质的灼烧,溶液的蒸发结晶等,是保证物理化学反应顺利进行的基础。现有的烧结或冶炼工艺中通常利用坩埚容纳烧结材料,但是通常每个坩埚只能容纳一个或两个样品进行实验。例如公布号为CN105783510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用可拆卸坩埚,可同时完成两种不同材料的实验操作。然而,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种材料同时进行操作,依次进行时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试验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同时完成多个或多种样品的实验操作,节约成本、时间,提高实验效率的管式炉用坩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式炉用坩埚,包括坩埚槽、坩埚架和上盖,所述坩埚槽呈圆弧状且两端封闭,坩埚槽的圆弧角度不超过180°,所述上盖的下边缘设置凸起,凸起呈矩形环状,且与所述坩埚槽上表面相适配;所述坩埚槽内放置至少一层所述坩埚架,坩埚架的两侧均呈弧形且与坩埚槽弧形内表面相适配,坩埚架上设置多个通孔和/或凹槽;并且当坩埚架上设有通孔时,通孔内分别放置小坩埚体,小坩埚体呈顶部开口的筒状。
进一步的是:所述坩埚槽内放置至少两层坩埚架,各层坩埚架互相平行;当坩埚架的数量达到3时,各层坩埚架在坩埚槽内等间距分布;所述通孔为圆形,所述凹槽为半球状。
进一步的是:最底层的坩埚架上等间距排列设置半球状的凹槽,其他层的坩埚架上等间距排列设置圆形的通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盖扣合于坩埚槽上时,上盖的凸起位于坩埚槽的外侧。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盖上还设置至少一个排气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盖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提环。
进一步的是:所述坩埚槽的两端分别设置半圆状的手柄。
进一步的是:所述小坩埚体的顶部外边缘具有翻边结构,坩埚架上设置通孔,翻边结构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管式炉用坩埚结构简单,易拆装,坩埚架上可放置多个小坩埚体,小坩埚体用于容纳待实验的样品,小坩埚体卡于坩埚架的通孔上,放置稳固安全;坩埚架上的凹槽也可直接容纳待实验的样品。管式炉用坩埚实现了对多个样品同时进行高温烧结、高温化学合成实验,也可对多种样品同时进行实验,大大节省了实验耗时,有效地降低了实验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式炉用坩埚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式炉用坩埚的整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式炉用坩埚的上盖的底部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管式炉用坩埚的小坩埚体的整体外观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坩埚槽1、坩埚架2、上盖3、凸起4、通孔5、凹槽6、小坩埚体7、排气孔8、提环9、手柄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管式炉用坩埚,包括坩埚槽1、坩埚架2和上盖3,坩埚槽1呈圆弧状且两端封闭,坩埚槽1的圆弧角度不超过180°,例如图1和图2所示,坩埚槽1的圆弧角为180°,此时坩埚槽1呈半圆柱状。坩埚槽1的两端分别设置半圆状的手柄10,方便手持拿取以及使用钩子在管式炉中移动。坩埚槽1内放置至少一层坩埚架2,坩埚架2的两侧均呈弧形且分别与坩埚槽1弧形内表面相适配,坩埚架2上设置多个通孔5和/或凹槽6。凹槽6用于直接容纳待实验的样品。并且,当坩埚架2上设有通孔5时,通孔5内分别放置小坩埚体7,小坩埚体7呈顶部开口的筒状。坩埚架2上的通孔5用于放置小坩埚体7,小坩埚体7如图4所示。小坩埚体7的顶部外边缘具有翻边结构,且翻边结构的直径大于通孔5的直径,以避免小坩埚体7从通孔5内滑落。此外,小坩埚体7外轮廓还能呈上大下小状,以便于小坩埚体7在坩埚架2的通孔5内的取放。
坩埚槽1内放置至少一层坩埚架2。具体地,坩埚槽1内放置至少两层坩埚架2,各层坩埚架2互相平行。当坩埚架2的数量达到3时,各层坩埚架2在坩埚槽1内等间距分布,即相邻两层坩埚架2之间的距离相等。坩埚架2上的通孔5用于放置小坩埚体7,通孔5呈圆形;坩埚架2上的凹槽6用于容纳待实验的样品,凹槽6呈半球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79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硒梨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麦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