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智能化汽车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9156.X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0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星;柯有科;张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联方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2J7/35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53111 | 代理人: | 徐洪刚,孙山明 |
地址: | 650106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化 汽车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桩,具体为一种新型智能化汽车充电桩,属于汽车充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短缺,全球能源危机不断扩大,各国都将低碳经济发展的目光投向了电动汽车产业,我国作为能源使用大国,能源储备并不是非常丰富,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机动车规模扩张所引发的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在这种大背景下,节能环保的清洁能源汽车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已经作为新型的汽车种类不断地向前发展,今后的普及速度会异常迅猛,未来的市场前景也是异常巨大的。
随之而来汽车充电桩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大多数充电桩基本采用通过电线引入电源,由蓄电池进行储存,用户在使用时必须接上插口充电;采用的能源单一,充电方式也比较单一,灵活性差,另外大多数的充电桩管理麻烦,智能化程度低,功能单一,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技术需求。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智能化汽车充电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化汽车充电桩。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智能化汽车充电桩,包括蓄电池以及与蓄电池单向连接的导线充电接口,所述蓄电池并联上电池管理模块和ARM处理器,且电池管理模块和ARM处理器之间双向连接;所述ARM处理器双向连接充电输入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蓄电池的内部电流 由电线传入单元、太阳能发电单元和风力发电单元三种蓄电模式输入。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连接有无线充电单元,且无线充电单元有电磁感应和磁场共振两种模式。
优选的,所述导线充电接口上带有泄放电路单元、电子锁和温度监控单元。
优选的,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内部设有存储单元、电池控制单元、BMS控制芯片和采样单元,且之间相互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采样单元内部设有电流采样器、电压采样器和温度采样器,且三者之间并联。
优选的,所述BMS控制芯片内部包括MCU,MCU并联数据采集单元、绝缘监测单元、高压控制单元和电池容量监测单元,且BMS控制芯片并联存储单元和电池控制单元。
优选的,所述充电输入模块上并联充电模式选择单元、支付单元,打印机、显示屏和语音交互模块,且充电模式选择单元具有计费充电、按电量充电、自动充满、按里程充电四种充电模式。
优选的,所述ARM处理器连接充电管理服务模块,且充电管理服务模块并联充电管理单元、充电运营单元和综合查询单元。
优选的,所述通讯模块通过互联网或无线GPRS网络连接至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服务器为移动客户端或者固定基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充电桩采用多种能源进行蓄电,蓄电方式灵活,蓄电池配备管理模块有效防止电池内部工作出现故障,同时增加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配备两种充电模式,可灵活的对车辆进行充电,智能全面的充电输入模块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功能也更加全面,另外充电桩的工作状态便于管理人员随时进行管理和进行维修;相比于传统的充电桩功能更多,工作状态更加稳定,智能化程度更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值 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与电池管理模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电池,101、电线传入单元,102、太阳能发电单元,103、风力发电单元,2、电池管理模块,21、存储单元,22、电池控制单元,23、BMS控制芯片,231、数据采集单元,232、绝缘监测单元,233、高压控制单元,234、电池容量监测单元,235、MCU,24、采样单元,241、电流采样器,242、电压采样器,243、温度采样器,3、无线充电单元,4、导线充电接口,41、泄放电路单元,42、电子锁,43、温度监控单元,5、充电输入模块,51、充电模式选择单元,52、支付单元,53、打印机,54、显示屏,55、语音交互模块,6、ARM处理器,7、通讯模块,8、服务器,9、充电管理服务模块,充电管理单元91、充电运营单元92、综合查询单元9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联方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云南联方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91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