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座椅安全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6779.X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5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唐仲晔;袁明;杨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4 | 代理人: | 王雯婷,方燕娜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座椅 安全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座椅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用户对外观要求越来越高,而安装气囊的座椅骨架面凹凸不平,且座椅留给侧气囊安装空间非常有限,侧气囊除了满足保护功能的同时,也需保证座椅外形美观的要求。为了满足侧气囊安装座椅后的外观要求,一种一端固定在侧气囊上,另一端固定在座椅骨架上的自带拉带式侧气囊,既保证侧气囊保护功能,也保证座椅不出现鼓包现象。
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的常见设计包括折叠的气袋、外层包裹的防尘罩或壳体以及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直接安装或通过支架安装到座椅靠背侧面支撑板和发泡的腔体中,折叠的气袋包裹在气体发生器外部并被外层的防尘罩或壳体包裹着。在塑料材质的防尘罩或壳体上具有故意弱化的撕裂缝线,目的在于当气体发生器对气囊进行充气时,弱化的撕裂缝线能率先撕开,使气袋能按照设计的方向展开到位。
目前,这类设计的气囊均采用软包气囊或硬壳气囊。软包气囊是采用无纺布包裹在气袋的外部,无纺布用于固定气袋包型及防尘。采用这种设计,座椅需要增加袋式的导向结构,袋式的导向结构的作用是为气囊展开进行导向,且对比不平整的座椅骨架,容易造成座椅表面凸包或者凹陷。全包硬壳气囊是采用塑料壳体包裹在气袋外,塑料壳体用于固定气袋包型、防尘及导向。采用这种设计,座椅可以不做袋式的导向结构,在装配到座椅后A面也能达到较好的外观效果,但其装配结构较复杂,产生失效的风险点较多,如卡扣、铰链、撕裂线等部位。
因此,为了保证座椅外观、降低开发中的失效率、提高研发效率且降低座椅成本提高装配的可操作性,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且易于匹配座椅的拉带式侧气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座椅空间不足或座椅骨架安装平面凹凸不平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且易于匹配座椅的拉带式侧气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座椅安全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气袋和拉带,气体发生器位于气袋内部,其特征在于:拉带包覆在气袋外,拉带的一端固定在气体发生器上,拉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座椅骨架上。
所述的拉带的前端设置有弱化结构。
所述的拉带与所述的气袋之间采用螺栓或螺钉或锁止垫圈或金属卡环或支架连接。
所述的拉带与所述的气体发生器之间采用螺栓或螺钉连接,螺栓或螺钉焊接在气体发生器上或由装配在气体发生器上的卡环自带, 螺栓或螺钉依次穿过气袋、拉带和座椅安装板后固定。
所述的拉带与所述的座椅骨架之间采用拉带自带的卡扣或螺钉连接。
所述的拉带与所述的座椅骨架之间采用气体发生器自带的螺栓连接。
所述的拉带位于座椅的发泡内,发泡的前端设有无纺布或毛毡。
所述的气袋的外侧设有气袋包型固定结构。
所述的气袋为向外翻折气袋。
所述的拉带为一根或一根以上的拉带本体组成的拉紧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设计了一端固定在气体发生器,另一端固定在座椅骨架的拉带结构,拉带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结构简单,在座椅内不需要袋式导向结构,降低了座椅成本,提高了装配的可操作性,易于匹配座椅;此外,减少了卡扣和撕裂线等常规全包硬壳体所必须的特征,减小了开发成本,也减少了设计开发的失效风险点,降低了模具的制造难度,同时也提高了项目的开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包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包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气囊模块与座椅的装配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所示的D-D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气囊展开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所示的Z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座椅安全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气袋和拉带,气体发生器2位于气袋8内部,拉带1包覆在气袋8外,拉带1为一根或一根以上的拉带本体组成的拉紧式结构。拉带1的一端固定在气体发生器2上,拉带1的另一端固定在座椅骨架7上,拉带1的前端设置有弱化结构,便于气袋8的展开,拉带结构1的后端设有挂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67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气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跨C柱空调通风管的侧气帘导向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