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产出高品质燃气的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2187.7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7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密腾阁;王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J3/56 | 分类号: | C10J3/56;C10J3/84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43101 | 代理人: | 刘政旺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出 品质 燃气 双流 生物 气化 装置 | ||
1.可产出高品质燃气的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热载体燃烧炉(1)、旋风分离器A(2)、生物质气化炉(3)、热载体分配器(4)、旋风分离器B(5)及热载体返料器(6);
热载体燃烧炉(1)的内腔中设有水平布置的布风板A(11),布风板A(11)将热载体燃烧炉(1)的内腔分隔为燃烧腔(12)和位于燃烧腔下端的鼓风腔A(13),鼓风腔A(13)下端设有进风口,燃烧腔(12)外侧壁上设有热载体加料口(14)和热载体返料口(15),燃烧腔(12)的顶部设有热载体出料口(16),燃烧腔(12)的底部设有排渣口(17);
旋风分离器A(2)的上端设有烟气出口(21),下端设有热载体出口(22),侧壁上设有热载体入口(23);所述热载体入口(23)与热载体燃烧炉(1)的热载体出料口(16)通过管道连通;
生物质气化炉(3)的内腔中设有水平布置的布风板C(31),布风板C(31)将生物质气化炉(3)的内腔分隔为气化腔和位于气化腔下端的鼓风腔C(32),鼓风腔C(32)下端设有进风口,气化腔下部外侧壁上设有生物质加料口(33)和热载体排料口(34),气化腔上部外侧壁上设有水蒸汽进口(35)和燃气出口(36);
热载体分配器(4)的内腔中设有水平布置的布风板B(41),布风板B(41)将热载体分配器(4)的内腔分隔为存料腔(42)和位于存料腔(42)下端的鼓风腔B(43),鼓风腔B(43)下端设有进风口,存料腔(42)外侧壁上设有热载体排出口(44),存料腔(42)上端设有热载体进入口(45);所述热载体排出口(44)通过管道与生物质气化炉(3)的气化腔连通;所述热载体进入口(45)通过管道与旋风分离器A(2)的热载体出口(22)连通;
旋风分离器B(5)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51),上端设有出气口(52),下端设有排灰口(53);所述进气口(51)通过管道与生物质气化炉(3)的燃气出口(36)连通;
热载体返料器(6)上设有入料口(61)和排料口(62),入料口(61)通过管道与生物质气化炉(3)的热载体排料口(34)连通,排料口(62)通过管道与热载体燃烧炉(1)的热载体返料口(15)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出高品质燃气的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其特征是:生物质气化炉(3)的气化腔中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水平布置的布风板D(37)和水平布置的布风板E(38),布风板D(37)和布风板E(38)将生物质气化炉(3)的气化腔从下至上依次分隔为一级气化子腔(391)、二级气化子腔(392)和三级气化子腔(393),布风板D(37)上设有供热载体从二级气化子腔(392)下漏至一级气化子腔(391)的下漏管A(371),布风板E(38)上设有供热载体从三级气化子腔(393)下漏至二级气化子腔(392)的下漏管B(381);所述水蒸汽进口(35)有多个,呈环形均布在二级气化子腔(392)和三级气化子腔(393)的外侧壁上;所述燃气出口(36)设在三级气化子腔(393)的上部外侧壁上;所述生物质加料口(33)和热载体排料口(34)均设在一级气化子腔(391)的外侧壁上;
所述热载体排出口(44)有三个,呈环形均布在热载体分配器(4)的存料腔(42)的腔壁上,三个热载体排出口(44)分别通过管道与生物质气化炉(3)的一级气化子腔(391)、二级气化子腔(392)和三级气化子腔(393)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产出高品质燃气的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热载体加料口(14)上连接有螺旋给料机A(18);所述生物质加料口(33)上连接有螺旋给料机B(30);所述排渣口(17)上连接有带有阀门的排渣管(19)。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产出高品质燃气的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其特征是:热载体返料器(6)的内腔中设有水平布置的布风板F(63),布风板F(63)将热载体返料器(6)的内腔分隔为返料腔和位于返料腔下端的鼓风腔F(65),鼓风腔F(65)下端设有进风口,返料腔内设有竖直布置的隔板(66),隔板(66)将返料腔分隔为腔A(641)和腔B(642),腔A(641)和腔B(642)仅在下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未经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218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