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副仪表板与仪表板本体前端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2271.9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6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曾静;杨忠永;周圣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7/00 | 分类号: | B60K3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仪表板 本体 前端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的连接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副仪表板与仪表板本体前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车型的副仪表板与仪表板本体前端连接结构,参见图7和图8所示,在仪表板本体1上设计四个卡槽8,副仪表板本体2上设计与卡槽对应的挂钩9,副仪表板本体通过挂钩9与卡槽8之间的配合而扣在仪表板本体的下方,在仪表板本体上开设有沿X方向的螺孔,副仪表板本体上开有对应的条形孔,最后螺栓5通过条形孔、螺孔、固定在仪表板本体的焊接螺母4上。由于挂钩9需要限制副仪表板本体1与仪表板本体2的X向向后限位,导致副仪表板本体需要旋转装配才能装配到仪表板本体上,装配不方便,如果副仪表板Z向高度较高,仅通过挂钩限制Y向的间隙也不易控制,影响外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副仪表板与仪表板本体前端连接结构,有效的解决了汽车副仪表板与仪表板本体不易装配与外观不美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副仪表板与仪表板本体前端连接结构,包括仪表板本体和副仪表板,在副仪表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子安装孔,卡子安装在对应的卡子安装孔内,卡子卡接在仪表板本体的卡孔上,在副仪表板上设置有多个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一一对应安装在仪表板本体的限位孔中,副仪表板与仪表板本体通过自攻螺钉螺接固定。
进一步,在副仪表板前端设置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副仪表板的左侧和右侧连接。保证了副仪表板本体前端的Y向强度,副仪表板结构更稳定不易变形。
进一步,在副仪表板前端还设置连接杆,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副仪表板的左侧和右侧连接,保证了副仪表板本体前端的Y向强度,副仪表板结构更稳定不易变形。
进一步,副仪表板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该卡槽槽宽最小处小于连接杆的直径,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卡接在所述卡槽中,保证了连接杆安装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副仪表板与仪表板本体前端连接结构,由于具有上述结构,通过卡子直接卡接在仪表板本体安装孔上,卡接方向设计为X向直接装配,安装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副仪表板上的限位结构一一对应安装在仪表板本体的限位孔中,同时保证副仪表板本体与仪表板本体的Z向与Y向的间隙,间隙均匀,外观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副仪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仪表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装配处的局部断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副仪表板与仪表板连接处的断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结构处的局部断面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副仪表板与仪表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副仪表板与仪表板的连接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参见图1至图6所示,该汽车副仪表板与仪表板本体前端连接结构,包括仪表板本体2和副仪表板1。在副仪表板前端设置有连接支架6和连接杆4,连接支架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副仪表板的左侧和右侧连接。连接杆4为金属杆,在副仪表板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该卡槽槽宽最小处小于连接杆的直径,连接杆4的左右两端分别卡接在所述卡槽中。在副仪表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只卡子安装孔,四只卡子3安装在对应的卡子安装孔内,卡子3卡接在仪表板本体2上对应的卡孔21上,在副仪表板上设置有多个限位结构11,限位结构11与副仪表板本体1是一次注塑成型,对称布置在副仪表板的左右两侧,该限位结构一一对应安装在仪表板本体2的限位孔22中。在仪表板本体2上开设有螺钉安装孔23,副仪表板与仪表板本体通过左右各一颗自攻螺钉5螺接固定。
安装时,首先将卡子3装配到副仪表板本体1上,然后将连接杆4卡接在副仪表板本体上的卡槽14中,再通过连接支架6左右相连,形成副仪表板本体总成再整体装配到仪表板本体2。副仪表板总成通过前端的左右各2颗塑料卡子3直接卡接在仪表板本体2的安装孔上,然后通过副仪表板本体上的限位结构进行限位,最后副仪表板本体与仪表板本体通过左右各一颗自攻螺钉5螺接固定,然后安装装饰件遮盖自攻螺钉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22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独活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李子播种装置